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08-24 08:51:13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14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编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知3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进行口算。

3、能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讨论、交流、推理、归纳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

教具学具:

学具盒(小棒)。

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2的乘法口诀,你能说一说吗?按你的理解,知道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吗?

学生:3的乘法口诀。

(板书:3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观察例1插图,把例1补充完整。

教师: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分组的?你能根据1,2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把例1的表格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思考,把例1补充完整,教师指定一学生上台(黑板上)补充。

(2)探索口诀的编法,促进口诀理解。

课件显示完整的例1。(随机抽取图或算式、口诀)

教师:表格中的哪一个数可以表示8个组跳绳的人数?

教师:说说哪一个算式可以表示4个组跳绳的人数。

教师:7个组有几个人在跳绳?可以用哪一个算式来表示?

教师: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它表示几个组跳绳的人数?应该用哪个算式?

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9个3是27;它表示9个组跳绳的人数;应对应39=27(或93=27)这个算式。

(3)读3的乘法口诀。

学生全班拍手齐读3的乘法口诀。

(4)找特征,总结规律。

教师:3的乘法口诀有哪些特征和规律?

3的乘法口诀共有7句。

口诀的第一个字都是三。

口诀的第二个字从上到下依次增加1。

口诀的积从上到下依次增加3。

教师: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规律?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自己找出了这么多的特征,总结出这么多的规律。你能利用这些特征和规律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出示:三七二十一

三四十二

三八二十四

三五十五

(5)熟记口诀。

教师:利用口诀的'特征,我们可以把临时遗忘的口诀补充完整,你们能记住这么多口诀吗?

学生集体拍手背口诀一生当小老师,抽大家背同桌互相打电话背分4人小组抽背集体拍手背。

2、教学例2

教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学例2。

教师板书出示例2:36=□73=□

教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计算这两道题各用哪句口诀?计算结果是多少?再把积填在方框里。

学生独立思考,在书上填出得数,教师指名在黑板上填写。

学生:我填出的积各是18,21,各用的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这两句口诀。

3、小结

教师:刚才同学们合作学习了例1,自学了例2。下面老师要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熟练地、灵活地运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的第1题、第2题、练习三第5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你自己解决了几个问题?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3的乘法口诀,学会了编3的乘法口诀,了解了口诀的特征,知道了用3的乘法口诀可以求积。

五、板书

3的乘法口诀

三三得九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教学重点:

能较熟练地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及描述路线图。

教学难点:

画平面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学预习

1、自学课本第20、21页例2。

2、汇报自学收获。

二、合作探究

1、探讨新知。

小组合作学习课本第22页例3。

2、如何 理解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及描述路线图。

3、汇报交流。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台风的经过路线图。

(2)同坐互相说一说台风的.经过路线图。

三、展示提升

画平面图的方法: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 , 确定距离的时候可以用一条标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的距离。

四、检测拓展

完成教材22页的 做一做。集体订正。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三)回忆圆柱体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一)圆柱的侧面积.

1.学生讨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长、宽和圆柱底面周长、高的关系.

2.小结: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二)教学例1.

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板书: 3.140.51.8

=1.75l.8

2.83(平方米)

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83平方米.

< ……此处隐藏1465个字……>师:你们能在本子上把这个物体的形状试着画下来?(叫一生到黑板上画)

生:(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锥体)

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体变成你们说的或画的那样?

(师喊一、二、三,揭开遮在圆柱体上面的布,露出一个圆锥体)

生(惊奇):哇!(然后一起鼓掌)

师:像你们说的或画的那样吗?

生:像。

师:这个物体叫圆锥体。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圆锥体的有关知识。(师边说边板书:圆锥的认识)

片段二(终曲部分)

在学完圆锥体的特征后,临近下课前7分钟,教师模仿《幸运52》设计一个抢答游戏环节。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巳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抢答游戏,游戏规则是:在老师描述的过程中,你们就可以进行抢答,看看是我们学习过的哪种立体图形?不一定要等老师题目全部叙述完,看哪组同学回答的又对又快。

师:请从我的描述中回答,这是什么形状?这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三个面,其中一个面是曲面,沿着它的高将它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

生:圆柱体。(在老师还没说完学生就马上回答出)

师:这也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生1:长方体。(生没等教师说完抢着举手说)

生2:也有可能是正方体。

师:为什么也有可能是正方体呢?

生:正方体也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师:那么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呢?请接着听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正方体。(抢着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师:这还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生:圆锥体。

师:这还是一种立体图形,它有十二条棱,八个顶点,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也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生:长方体。(生几乎抢着举手说)

师:这是一种立体图形,沿着它的高切开,可以得到两个完全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切面。有时也可能是两个完全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生:圆锥体。(等学生说完,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圆锥体萝卜演示给学生看)

(每道题出后,下面的学生都抢着举手回答,高潮迭起)

〔反思〕

一、序幕扣人心弦。

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蕴育着成功。一堂课好的序幕如同吸铁石,可以一下子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为后面成功进行教学奠定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良好基础。

课始,教师用一块布遮住圆柱体,让学生想像,当圆柱体的上底面慢慢的缩小到圆心时,这个圆柱体将变成一个怎样的物体?在学生说出或画出这个物体的形状时,无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更难能可贵的是,教师独辟蹊径,巧妙地将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学生在惊讶中不知不觉步入这节课所学习的圆锥体,主动参与到研究圆锥体特征的状态之中。教者这一别出心裁的设计,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与内在的动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终曲高潮迭起。

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因此,一堂课精彩的终曲如同压轴戏,可以把课堂气氛再度推向高潮,让学生保持继续探索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并在其情感的驱使下进行新的认知活动。

课尾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学习效率比较低的时候。在此时,教师巧妙的将练习内容蕴含于抢答游戏中,使原先枯燥、单调的练习过程转化成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通过这个抢答游戏,不仅复习过去所学的知识,也将本节课的内容得以升华,特别是最后一道抢答,极大的考验了学生的想像力;通过这个抢答游戏,也将学生的参与热情推到极点,学生的知识被激活,思维被激发,情感被激励,取得课虽终,趣未尽、思不止的效果。这样的课堂又何愁不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这两个片段,教者能在趣字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在教学的趣味上做些文章,使我们的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这样,才会是课伊始、趣已生,课结束、趣犹存。从而做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 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面小镜子)

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

师:这是怎么回事?

二、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 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

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吗?它们的'方向怎样?

生: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2。 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

(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办法猜出另半边图象是什么?(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

(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变化。

(3)出示教科书中第69页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

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示三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

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

学生任意做动作……

三、运用拓展

1。 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书第71页第5题)

2。 找朋友。

3。 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四、小结评价

师: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你知道了吗?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