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班教案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倾听、理解故事,丰富词汇:普普通通、与众不同、独一无二、气呼呼等。
2、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方格子老虎》。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照片,请你们看一看,这上面都有谁?虎爸爸和虎妈妈怎么了?他们为了什么事情争吵?我们来看看小老虎有什么好方法。
二、欣赏绘本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方格子老虎能为别人着想的好品德。
1、师幼共读,理解故事。
提问:虎宝宝出生时是什么样的?虎爸爸买黑油漆干什么?虎妈妈是怎么想的?小老虎为什么难过?它会想到一个什么好方法?为什么他要把自己画成一只方格子老虎?为了不让爸爸妈妈吵架,小老虎把自己画成了一只方格子老虎,这真是一只为爸爸妈妈着想的好孩子。小动物在干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虎?这个游戏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方格子老虎给大家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快乐)为了让小伙伴们快乐起来,它还和大家玩起了方格子游戏,这真是一个为同伴着想的好孩子。
2、引导幼儿猜想故事的结尾,感受小老虎的与众不同。
(1)"只留下横条纹"这是怎么回事?虎宝宝发生了什么变化?
(2)引导幼儿想象自己: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方法带给大家快乐?师小结。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大胆讨论。
一天傍晚,小老虎像往常一样出去散步,不料遇到了一场倾盆大雨。引导幼儿讨论:它的.身上为什么只有横条纹了?没有了方格子,爸爸妈妈还会爱他吗?
四、鼓励幼儿联系生活,大胆讲述自己的爱心表现。
提问:当爸爸妈妈不开心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你们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了要多为别人着想,如果我们带着这颗充满爱的心多去为别人着想一些,这个世界将会充满爱。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动名称:《爸爸的助手》
二、活动目标:
体验操作电脑的乐趣,激发探索的欲望。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图文对应能力。
了解电脑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基本功能,可以简单操作。
三、活动准备:
请家长协助幼儿观察周围人们是如何运用电脑的。
微机一台。
光盘、彩笔、画纸。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操作微机,请幼儿观察后,讲一讲电脑在做什么?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答恰当总结补充。
基本部分:
“为什么电脑可以做这么多工作?”教师根据设疑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电脑的主要部件并掌握其名称。
请幼儿将自己的悄悄话告诉电脑,教师协助幼儿进行简单的操作、打出自己的.名字、画一画、放映动画片等。
提问:“爸爸喜欢电脑吗?爸爸常用电脑做什么?电脑还会做什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还根据社会生活进行重点总结。
请幼儿设计未来的电脑,然后展示,幼儿互相欣赏。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讲评幼儿表现。
五、活动延伸:家有电脑的幼儿回家后可在家长的帮助下操作电脑。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图片上人物的动作,讲述尼尼旅行途中,变魔术的情景。
2、通过教师的提问,按照故事的发展线索想象故事的内容。
3、体验故事神奇的情景,感受帮助他人后快乐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大书一本,橡皮泥一盒。
【活动过程】
一、师出示橡皮泥,引出主题。
师:看看,这是什么?如果给你一盒橡皮泥,你想用橡皮泥捏什么?你会捏哪些东西?
(幼儿回答)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篇有趣的`图画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尼尼变魔术
二、师出示大书,引导幼儿看书并阅读。
师:橡皮泥尼尼学会了变魔术,他背着包高兴地去旅行。尼尼去旅行,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呢?
师一边引导一边让幼儿回答问题。
三、师再次讲故事
提问:尼尼来到了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尼尼看见了是怎么做的?
(幼儿回答)
师请2—3个幼儿边看图边讲故事。
四、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并带领幼儿完整阅读故事。
1、尼尼在马路上看见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2、尼尼在飞机场、小河边、树林里,(屈老师)又看见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
3、尼尼帮助了别人,心里感觉怎样?
4、你们喜欢尼尼吗?为什么喜欢他?(使幼儿感受到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
五、师幼一起边看书边讲故事2—3遍。
六、师组织幼儿讨论:
假如你是尼尼,你想变成什么帮助别人呢?鼓励幼儿大胆续编故事。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故事《皮鞋车》简短易懂,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内涵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本次活动将故事分为三个部分,配以生动形象的课件,从悬念开始,层层设计问题,由局部到完整逐步推进,将作品内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机联结,互为一体,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充分表达。乐于助人等社会性教育同时得以渗透。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积极表达,难点是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活动目标
1、能认真倾听故事,理解小老鼠将旧皮鞋做成皮鞋车、帮助小伙伴的故事内容。
2、能根据故事情节,大胆续编故事,提高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故事“皮鞋车”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观看课件,由局部到整体逐一出示“旧皮鞋”,破解悬念。
“草地上有一样东西,猜猜可能是什么?”
二、提出问题,激发思维。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鞋子?”
“这只旧皮鞋怎么会在这里?”
三、演示课件,边讲边问,分段理解故事内容并进行续编。
1、讲述故事第一部分,引导幼儿大胆猜想。
“小老鼠准备用这只旧皮鞋做什么?”
2、讲述故事第二部分,理解并表达小老鼠将旧皮鞋做成皮鞋车的`过程。
“小老鼠用这只旧皮鞋到底做成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3、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小老鼠有了一辆漂亮的皮鞋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请小朋友接着往下讲故事,要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怎么样了?”
4、讲述故事第三部分。
“故事里的小老鼠开着皮鞋车做了什么呢?”
四、播放配音课件,引导幼儿完整倾听故事,提升经验。
“小兔、小松鼠为什么没有漂亮的皮鞋车呢?”
“你喜欢小老鼠吗?为什么?”
“如果你有一辆皮鞋车你会做什么?”
五、在欢快的“皮鞋车”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5
一、设计构思
1、教材来源:本次音乐活动取材于《快乐奥尔夫》中的一段作品,原名叫《青蛙》。
2、目标定位:重点引导幼儿借助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生动有趣;难点是通过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儿歌节奏与音乐结构的匹配。
3、设计理念:幼儿是音乐活动的主体,活动设计就须从幼儿的兴趣和音乐作品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出发。体现活动设计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因为任何完美的音乐活动设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都需要作相应的.调整,以便适应实际教学情况,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组织方式:主要采用奥尔夫教学体系中的声势活动练习、嗓音造型练习、动作造型练习;其次是将学习律动和玩游戏相结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音乐,体验和表现音乐。另外还借助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儿歌节奏与音乐结构的匹配。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节奏型。
2、通过嗓音造型、手指游戏、图谱识记、表演等形式体会《数青蛙》音乐的生动有趣。
三、活动准备
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盒、节奏卡一张、图谱一幅。
四、活动结构
1、声势活动练习(拍手、跺脚、拍腿……);
2、嗓音造型练习(节奏朗诵);
3、动作造型练习(表演手指游戏);
4、图谱识记练习;
5、游戏练习(个别、分组、集体表演)。
五、指导要点
1、声势活动练习(拍手、跺脚、拍腿……)。听老师的鼓声,请小朋友模仿拍节奏,通过拍身体的各部位(手、腿、肩等)及声势练习(跺左脚、右脚、双脚等)巩固节奏型。
2、嗓音造型练习(节奏朗诵)。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小动物的叫声或幼儿的名字进行节奏朗诵活动,进一步巩固节奏型。
3、动作造型练习(表演手指游戏)。通过谈话的形式,引出童谣《数青蛙》,一边一句句分析童谣一边自然配合手指的表演,引导小朋友自己发明手指表演的方法,如四指并拢与拇指对碰表示呱呱叫,用拳头表示青蛙的大眼睛,手腕带动手掌,手心朝下上下翻表示青蛙跳等。在玩手指游戏的过程中熟练歌谣和节奏型。引导幼儿在《数青蛙》的音乐中玩1-2遍手指游戏。
4、图谱识记练习。教师一边朗诵节奏一边用手指图谱,帮助幼儿识记音乐所表达的乐句顺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音乐,如让幼儿一边看图谱一边运用节奏朗诵和声势活动为音乐配伴奏。
5、游戏练习(个别、分组、集体表演)。让幼儿扮演青蛙围成“池塘”进行配乐表演。
6、结束活动:幼儿自音乐声中随教师跳出活动室。
六、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选材成功:没有歌词却很有特色音响效果的律动。《数青蛙》配上一首幼儿较熟悉,且有琅琅上口有节奏的儿歌《数青蛙》,使音乐、语言与动作的结合得到最充分的表达,形成一幅青蛙边歌边舞的热闹完美图景。
2、程序设计:采用声势活动练习→嗓音造型练习→动作造型练习→图谱识记练习→游戏练习的方式引导幼儿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调动原有的经验来学习新知识,使幼儿脑中的旧知识得到激活,进行重新组合与匹配形成新知识。
3、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始终遵循幼儿音乐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幼儿是音乐活动的主体,活动设计就须从幼儿的兴趣和音乐作品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出发,体现活动设计的灵活性和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