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4-10-25 01:11:15
实用的科学教案范文集合9篇

实用的科学教案范文集合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会根据线索从起点走到终点

重点难点:

按着路线捡香蕉走到终点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玩过简单的走迷宫游戏

物质准备:教学大书,认知游戏《小猴收香蕉》,宝宝用手,彩色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学大书,请宝宝观察画面,引导宝宝说说画面上有什么。

--可用手依次指着路上的`香蕉,帮助宝宝感知香蕉摆成的路线。

--提醒宝宝不要去捡苹果。

二、引导宝宝在宝宝用书上帮助小猴子将路上的香蕉都捡起来。

--如宝宝用手去捡苹果,可提示小猴只捡香蕉。

--如宝宝要捡苹果,可让他按苹果的路线走走,看看能否走得通。

--提醒宝宝要在路线依次捡香蕉,不要随意跳到别的路上去。

三、可让宝宝拿出笔,将捡到的香蕉一个一个连起来。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小班幼儿用书12月分册第10页。

高矮不同的动物玩具,如小鸟、松鼠、兔子、羊、牛、大象、长颈鹿等。

活动目标

能按照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的顺序对物体进行排列。

能够用积木和玩具搭建和拼摆出不同高矮的房屋。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新建的`动物园要搬来许多动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认一认它们是谁。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出示小动物玩具,边出示边请幼儿猜想。如第一个出示小松鼠,教师:"下面要来一个比它高的动物,你们猜猜是谁?"幼儿猜完后再出示,请幼儿比较、辨识。这样依次出示5-8中动物。

3、为动物们准备新家。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高矮帮助它们搭建新家。

4、比较、辨识动物园中房子的高矮,请动物住进新居。(结合幼儿用书"动物园"画面)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在观察基础上能对研究问题进行推测,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查阅资料寻找证据。

2、乐于探究动植物繁殖的奥秘。

3、认识动物的一些繁殖活动及产卵动物的卵的特点,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息,动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及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特点。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寻找几种常见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繁殖活动,或者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的繁殖活动。 一些供观察的新鲜鸡蛋和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 到池塘边收集一些青蛙的卵,把青蛙的.卵连同从池塘取来的水草放在透明的饲养槽内,放于凉爽但不会太冷、阳光不会直接照到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植物们忙着发芽生长,动物们也开始了它们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

(1)我们平时看到的动物活动,哪些是动物在进行繁殖后代的活动?

(2)认识产卵动物的繁殖活动。

(3)讨论:动物和植物的繁殖活动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2、观察动物的卵

(1)观察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观察各种各样鸟类的卵: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3)观察鸡蛋外部: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小孔有什么用?

(4)观察鸡蛋的内部 在蛋的侧面敲开一个洞观察:认识蛋黄、胚、壳 观察两头敲开的鸡蛋 观察打在盘中的鸡蛋 观察纵切开的熟鸡蛋:认识蛋白、蛋黄、气室,分别是生鸡蛋的哪一部分? 联想:蛋的这几个部分相当于种子的哪个部分? 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5)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3、观察青蛙卵的孵化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

(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发放青蛙卵,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7 动物的卵 1、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 2、观察动物的卵 3、观察青蛙卵的孵化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过程:

1.声音导入法。

利用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猜猜看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认为是这种声音?

2. 图片对照法。

放各种声音请幼儿辨认,请幼儿先闭上双眼,仔细聆听声音,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若幼儿无法分辨声音来源,教师给予简单的提示,最后展示图片让幼儿对照,加深印象。

3.语言描述法。

请幼儿描述各种声音的特色或听起来的感觉

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户外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

带回家的活动:

家长可与幼儿进行声音辨别的'游戏。继续寻找、收集各种声音。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原有基础上帮助幼儿分辨各种声音。

2. 体验寻找、猜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声音录音带(日常生活中声音、说话声、水声等)、声音来源图片。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气体,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感觉到空气的存在;空气不但占据空间,还能流动。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感官可以感觉空气的存在;运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深入研究空气;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可以观察到不可见物质;在动手实验前,对可能发生的现象作出假设,有助于我们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产生研究空气的强烈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教学准备

教师用:1个水槽,2个透明的杯子,旧报纸。

学生用:材料1、透明的塑料袋,牙签。

材料2、水槽,透明的杯子、旧报纸。

教学流程

导入→利用感官初步感觉空气→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够流动→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拍摄的录像,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

(1)教师谈话

(2)播 ……此处隐藏718个字……态度?对不对?让学生通过读议来体会。

3、 小结归纳:开文迪许怪在哪儿?

怪在: 衣着讲究

家里布置特别

珍爱图书

珍惜时间

4、 读课文最后一部分,体会他的怪是由他的不怪引起的.。那是因为他不愿意把心思用在那些生活琐事上,而是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

四、自主性学习诊断

1、积累内化

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1)自由熟读课文

(2)同桌根据老师板书编列复述提纲。

(3)放手让学生练说,师生共同补充评议

2、拓展练习

(1)指导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搜集有关科学家的小故事,再让学生借鉴此写作方法,写一篇小习作。

(2)指导学生对自己所写的科学家的故事进行修改加工,班队活动课上举行故事会。

五、共同小结

六、写字指导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洗涤用品的名称及用途。

2、能讲述洗涤用品变出泡泡的方法。

3、尝试用相应的洗涤用品搓泡泡,体验搓出泡泡的惊喜。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泡泡器、装水的小盆、洗手液一瓶、香皂一块。

活动过程:

1、出示泡泡器,演示吹泡泡,激发幼儿的.互动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它可以干什么?

2、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述泡泡哪里来

教师:除了吹泡泡,平时,你们还在哪里看到过泡泡,摸到过泡泡?泡泡是怎样变出来的?

3、出示香皂及水盆,启发幼儿介绍生活经验,指认图片真能干相应洗涤用品的名称,并尝试说出其用途。

教师:图片上有没有会变泡泡的东西?你们认识吗?有什么用?

(1)幼儿自由表述自己对洗涤用品作用的认识。

(2)引导幼儿说一说洗手液、洗衣液等变出泡泡的方法。

4、体验活动。

教师出示洗手液,引导幼儿去盥洗室体验搓出泡泡的惊喜。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幼儿在学习了溶解和密度的知识后,由于密度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幼儿不易理解,如何让简单的科学原理生动有趣,幼儿乐于探索呢?酸甜可口、颜色多彩的饮料一直深受幼儿喜爱,很多饮料它们的密度都不是一样的,能不能根据每种饮料密度的不同调出两层颜色的饮料,甚至更多层颜色的饮料,经过多次的调试,我成功了.调出的饮料不仅非常好看,而且一个杯子能品尝到几种味道的饮料。我想,如果以饮料为载体,引导幼儿探索液体密度的奥妙,一定能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体验到探索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感知两种液体用同样的方法相配时:密度相同的液体相混合,密度大的液体下沉,密度小的液体上浮。

2、尝试调两层颜色的饮料,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知识积累:幼儿已掌握密度的相关知识。

2、每组幼儿一张记录表、一盒彩笔、密度相同的蓝莓汁和西瓜汁各三杯,一小碗白糖,教师调好的两层颜色的饮料若干。

3、场景:布置一个小小饮料吧。

4、音乐:回家。

活动过程:

(一)观察调好的两层颜色的饮料,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师:咦!这里面藏着什么?(教师掀开藏着的饮料)哇,好漂亮,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

师:它和我们平时喝的饮料有什么不一样?

师:它是怎么调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做个有趣的实验。

(二)实验操作感知:液体沉浮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1、教师介绍实验操作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次,把密度同样大的蓝莓汁沿着杯子边轻轻倒入到西瓜汁中,观察果汁的`变化,并记录在记录表里。

第二次,在蓝莓汁里加糖,使蓝莓汁达到饱和状态,再把蓝莓汁以同样方法倒入到西瓜汁,观察果汁的变化,并记录在记录表里。

第三次,在西瓜汁里加糖,蓝莓汁里不加糖,观察果汁的变化,并记录在记录表里。

2、指导幼儿操作实验。

3、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

师:第一次实验你是怎么做的,你发了现什么?

第二次实验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蓝莓汁会下沉?

第三次实验你又是怎么做的,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一次为什么西瓜汁下沉?

教师总结:通过三次实验结果对比得知:密度相同的饮料倒在一起混合了,密度不一样的饮料,密度大的重一些沉下去,密度小的轻一些浮上来。这样一个杯子里就会出现两层颜色的饮料。

4、检查幼儿实验情况,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

(三)进一步理解密度大的饮料沉下去,密度小的饮料浮上来的科学原理。

师:老师也想试一试,看,我手上有一杯农夫果园和一杯椰果,能不能调出两层颜色的饮料(教师操作),哇,我调出来了,真漂亮。

师:为什么农夫果园会沉到下面。

师:如果老师想让浮上来的椰果沉下去,你有什么办法?

教师总结:原来有很多饮料它们的密度都不是一样的,一个密度大、一个密度小,就能调出两层颜色的饮料。

(四)幼儿游戏:《小小饮料吧》幼儿尝试调两层颜色的饮料,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实验发现声音是靠什么媒介传播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研究声音的实验。

科学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明哪些物体能够传声。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准备

课桌、水槽、砂纸、水、毛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二、活动一:你听到了吗?

1、准备实验材料:课桌

2、注意事项:轻轻挠、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提出问题:为什么离得远的同学反而能听见?

3、提问: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小组合作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声音是通过桌面传播的

4、还有什么方法能够验证自己的`解释呢?

三、活动二:水能传声吗?

1、提出问题:游泳的时候,头浸在水下能听到声音吗?

2、实验:

学生分小组自己设计实验

全班讨论

得出结论: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3、组织学生学习科学在线

4、提问: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全班交流

得出结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4 物体传声

声音可在固体中传播

声音可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可在气体中传播

《实用的科学教案范文集合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