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发现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物品。
2、感受复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每人收集同种三件以上的相同物品。
2、每人一张记录表。
3、植物叶子。
4、一个相同形状的雪花片和一个不同形状的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他们一个样儿。
1、请幼儿把积木玩具放在桌子上,互相观察比较这些积木是否一个样儿,说说它们是怎么做的一个样的。
2、请幼儿说说这些积木各有什么特点?
3、你在那里看到过一模一样的东西。(矿泉水、报纸、书、巧克力等)分别是什么工厂生产的?
4、为什么人们要把东西做的一模一样。
二、寻找复制品。
1、把东西做的一模一样的过程,叫做复制。你们能找出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是复制品吗?
2、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内一模一样的东西。
3、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4、我们一个小小的活动室就有这么多相同的.东西,真没想到!如果我们走出幼儿园,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以后,你们一有发现,就及时告诉大家,好吗?
三、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1、出示植物叶子,引导幼儿发现各种植物的叶子是不同的。
2、引导幼儿产生探究自然界中的复制现象。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小动物们都有各自的尾巴,可它们长的什么样?有什么用?却是幼儿平时非常容易疏忽的。小动物我们都要全力保护它。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在本活动中层层深入地展开,先让幼儿通过“做朋友”,观察发现它们尾巴的不同,在互相讲解中激活幼儿兴致,在“捉迷藏”中进一步巩固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则本活动的重点顺利通过。再则,活动的难点“尾巴的用途”又在多媒体课件所设置的情境中得到解决。
针对我班幼儿园不同发展水平,我先让能力弱的幼儿在来园活动中先接触了一下内容,相信这样在活动中,幼儿的发挥会均衡些。
目的要求:
1、认识一些动物的尾巴,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学习词:平衡、观赏。
2、加深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发展幼儿良好的观察力和操作想象力。
重点难点:重点是认识各种动物尾巴不同的样子;难点是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图片挂件若干。
2、背景图一幅,动物图片和象征物若干。
3、多媒设备及课件。
4、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说说讲讲动物,观赏动物,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
1、师:“今天,有好多小动物到我班来作客,这些小动物是谁
它们的尾巴是怎样的?让我们跟它们做做好朋友吧!”
2、幼儿在音乐中自由地讲解各种动物,教师指导幼儿比较它
们尾巴的不同。
3、集中幼儿讲解尾巴的不同。
师:“你同谁做好朋友,它的尾巴怎样的。”
二、幼儿独立操作。
师:“还有一些小动物也想来和你们做朋友,可它们把尾巴忘带了,我们帮它们装上尾巴吧!”。幼儿操作,并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奖五角星。
集中讲一讲幼儿的操作。
三、玩“捉迷藏”游戏,认识一些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目的1)
1、师:“现在还有一些小动物要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来找找它们是谁。”
2、幼儿找出小动物:猴子、牛、燕、袋鼠、松鼠、鱼、孔雀。
3、认识这些小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师:“这些小动物真粗心,身体藏好了,尾巴却露在外面,我们看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的,象什么?”幼儿讲解,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四、初步了解尾巴的用途。(目的1)
(一)听录音,了解
1、幼儿自由讲。
师:“尾巴有粗有细,各不相同,那它们有什么用呢?”幼儿讲解。
2、听录音。
3、再次讲解。学习词
(1)“平衡”(不摔跤,很平稳)。教师做不同动作让幼儿猜,再请幼儿做不同的动作,进一步理解;学习词
(2)“观赏”(让别人观看,得到他人的赞扬)。
(二)看电脑,了解:设置情境“换尾巴”。
1、看电脑。师:“换尾巴后,发生了奇怪的事,你们猜是怎么回事。”
2、幼儿互相猜测,再讲解。
3、听电脑告诉大家,再讲解。
4、集体给小动物换回尾巴。
五、动物舞会。
师:“今天,你们做了这么多好事,高兴不高兴,我们一起来扮演喜欢的小动物,参加它们的舞会吧!”
幼儿找喜欢的动物挂上,集体跳舞。
在音乐中跳舞,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选择的儿歌内容与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关,所以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因为孩子们已经积累一些有关动物知识,又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所以一开课创设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园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让幼儿调动各个感官,仔细观察,细心发现,大胆地说。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翁的角色,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儿歌的内容,也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在创编儿歌时,小朋友也能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来进行创编。但也由于我是一个刚转岗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语言不够儿童化,上课的语言艺术也还有待加强。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对生活中影子的回顾,丰富对影子的认识。
2、引导幼把见过的有趣的影子现象用语言描述出来,并能用绘画、标志符号的方式进行表征。
3、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和影子的变化。
教案准备 1、活动前几天提示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
2、每个幼儿绘画用的纸、笔。
教案过程 1、谈话导入主题
组织幼儿谈话:1)、你见过影子吗?
2)、你都见到过什么样的影子?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2、幼儿分组交流
1)、先将幼儿分成六组。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所见过的影子。
3)、尽量调动幼儿讲述的积极性。
3、绘画影子
引导幼儿将有趣的影子用绘画或标志符号的形式表征出来。
4、展示幼儿作品。
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在墙饰专栏中,并向大家介绍自己发现的有趣的影子现象。
5、教师讲评。
活动效果
幼儿能积极参与讨论,互相交流讲述自己在不同时间所见过的`各种各样的影子,知道影子的变化,并能准确的画出不同影子的效果。本节活动目标达到,效果不错。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领域:科学
设计思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各种玩具商业化,电子化,幼儿失去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再加上家长的溺爱包办心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根据自己的思路动手操作的能力的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在当下社会我们不是让幼儿学会多少汉字多少数字,而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的想象创造的.能力,以及积极主动探索的求知的欲望,因此我设计了此节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做中学,在做种求发展。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通过玩色,在熟悉三原色的基础上认识桔黄、绿色和紫色。并能自己调配颜色。
2、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观察记录。
活动准备:1、 每组三杯为红、黄、蓝的颜料。吸管若干。垫板、抹布、白布(分块)人手 一份,记录表格每人一份。2、 木偶(小兔)一个,示范教具一套(同幼儿)。
活动过程:
导入
一、设置情境,认识三原色,学习用吸管取色师:这里是森林大染坊,欢迎小朋 友到这里来学习染布的本领。(一)教师示范用吸管取色。1、 出示红、黄、蓝三杯颜料2、 提问:如果我想染一块红布,要用什么颜色?3、 教师正确示范如何用吸管取色来染布。(出示红布(二)请幼儿尝试学习染一块蓝布。1、提问:如果要染一块蓝布的话,要用什么染料?2、 请幼儿尝试每人染一块蓝布。(出示蓝布)3、 用黄色可以染一块什么布?(出示黄布)(三)小结:这些颜色是我们经常要用的。红、黄、蓝三色叫做三原色。
展开
二、通过探索活动,学习桔黄的调配过程,并学习做记录1、 出示木偶(小 兔):老板,老板,我想要一块桔黄色的布做衣服,你这里有吗?2、 幼儿讨论:怎样从这些颜色中变出桔黄色?3、 幼儿自己尝试调配桔黄色。4、 请调配出桔黄色的幼儿说说: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染出一块桔黄色的布。5、幼儿再次操作验证结果,教师用色块示范如何做记录。1 2 ?红 黄 桔黄
三、幼儿独立进行探索活动,并能记录结果 1、继续情境表演,提出要调配绿色、紫色的要求。2、 提问: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变出一块绿色的布?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变出一块紫色的布?3、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记录操作结果。4、 请幼儿出示表格陈述自己的操作结果。5、 小结:颜色真奇妙,两种不同的颜色调在一起,就会调配出另一种颜色。
结束
四、延伸活动我的染坊里还有其他的染料,你们去试试还可变出什么颜色,并把结果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