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5 16:31:10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1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德育课程是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综合课程。它根据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从学生品德形成、社会认识的需要出发,以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为主线,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品德教育、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历史和地理教育、国情教育以及环境教育等融为一体,为学生成长为富有爱心、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在近几年的探索中,教师对这两门综合课程逐渐有了理解,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课程逐渐走向开放,很多学生获得了积极体验与社会生活经验。然而,就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还有许多领域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解决。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支撑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造性的基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充满好奇和疑问,进入“问题情境”,为自主探究、自我建构打下基础、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打开一扇窗,铺设一条道,让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飞翔。

近几年,各学校虽然在德育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很少有深层次的、对诸多问题的统整思考,学校德育高耗低效的弊端日益突出。当学生走进社会这个大背景时,来自家庭环境的冲击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使得他们无所适从。因此,本课题以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影响因素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小学德育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调查梳理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出现的问题,并联系起来加以系统分析与研究,提出协同解决的策略,对解决小学德育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将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本课题将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为载体,通过抽样调查,分析目前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现状,梳理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策略,为课程改革中小学品德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实践和理论的支持。

学习材料:

1、朱小蔓主编《道德教育论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1版

2、徐英著《新世纪教育启示录》,天津教育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3、鲁洁《在学习中找到通向生活的道路》,《中国教育报》,2xxx年9月10日第3版

4、有宝华:《综合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xxx

.....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将通过调查,分析了解目前小学品德课程的实施现状,梳理出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了解现状、梳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策略。

(二)研究内容

1、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2、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标实施、教材处理、学生学习方式)

3、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教研部门、实验学校协同研究,共同分析对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形成理性思考,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实践经验资料和观点支持。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1、小学品德课程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品德课程已经实施了有8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课堂上呈现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没有体现出改课程的特点,为课程目标服务。在教师、学生中笔者就这门功课的学习方式进行了问卷访谈和调查。其中问卷调查涉及实验小学、中心校、普通完小,具体访谈对象有高中低各年段的学生、担任该学科的教师、骨干领导等。基本涵盖了本课程涉及的所有对象。在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教师不知如何指导孩子学习,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基本采用的是讲解式教学,相应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接受式学习,学习的过程仍然是习诵、模仿和完成习题。具体表现为课堂上对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讲解、辨析、填空。

2、小学品德课堂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访谈中可与看到的信息是:只要课堂上开展活动,课堂的秩序就是混乱的,教师无法控制,教学效果肯定也得不到保证。这也是教师不愿意采用活动方式来组织教学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另外通过学生和教师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同样可以看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本课程的应采用学习方式都不是很清楚。

应该说,品德课程的两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从事该课程的教师对此都是有所认识的。但问题是不知道在活动中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实现哪些课程目标,所以我们说很多教师对该课程活动性的认识又是浅表性的,所以也就造成了当课堂上学生“动”起来的时候,往往会失控。

3、根据课堂中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学生在品德课堂中究竟需要怎样的学习方式?

A、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是指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都是学习积极的参与者。这里的 “自主”至少有两层意思:对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认同和肯定;对于教师角色的认定更倾向于引导者、指导者、组织者等。

B、其次应该是以体验为主的体验学习。体验学习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学习的过程的体验,二是指学习的结果的体验。体验式一个动态的概念。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创设和学习有关的情境,这个情境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然后围绕这个情境进行教学。整个过程都要求学生亲验、亲历、亲为。

C、应广泛采用探究性学习。探究其实就是探索和研究,。得出结论后并不是探究性学习的结束,而是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得学生彼此得到启发。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便可以采用同样的思考方式。

D、品德课堂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评价。教师要更多的关注每个学习成员的参与度、亲和度、整合度。

需要说明的是,其实各种学习方式都是互为表里的,没有一堂品德课是可以单一采用某种学习方式完成的。

六、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组于2xxx年开始承担该课题的研究,研究的'对象为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从而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打破时间和时空的界限,多方面获取信息渠道,养成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 ……此处隐藏23566个字……就很容易使学生有新的发现,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和创新。

三、要善用教材

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故事和名言,在课堂上就要注重用教材的故事去启迪学生,同时教师还应用学生同龄人和其他典型的例子、故事去启发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在授课时对教材内容的提问,教师要在课前安排得当,在课上给学生明确的分工,以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和讨论,并且要恰当地引导学生,以便他们能准确地掌握,成功地达到教学目。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13

一、课堂强调教学效率,在培养兴趣同时,提高分析能力。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地,也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的教学效率直接关系学生成绩的好坏,下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谈谈自己的看法。

1、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引申,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各章节、各知识点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适时引导学生对已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引申,并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提出延伸性问题,这样就使学生轻易接受新知识,并能将新旧知识有机联系,与此同时,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

2、课堂穿插时事趣闻,提高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理论观点多,学生听课易有厌烦疲惫心理,这时,老师需要有适当的招数刺激学生。我常用的方法是“时事法”。具体做法是上课之前先明确本节课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告诉学生,如大家学习态度认真,教学任务完成且效果良好,在剩下时间将讲评时事。讲评时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因此为了能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来讲评时事,学生之间就会彼此互相监督、督促,使教学顺利有效就行。讲评时事时间,应该是让学生最兴奋的时刻。当然这一时刻,老师不能就事说事,应该引导学生就所讲时事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评论,哪怕是一两句都行,这么一来,教学任务完成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分析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

二、课后引导学生及时整理知识。

善于整理知识,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而这一工作,应该由老师配合学生共同完成,老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几种方法整理知识。

1、构筑知识结构图法,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可用这一方法整理。

2、归类分理法,如我国基本国情的有关知识可按初级阶段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进归类。

另外还有图文整理法和比较整理法等。

三、做好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工作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

1、学生分析、学生讲评、老师补充。学生分析包括学生分析试题的命题意向和自己的答题情况,特别是错题的相关情况。学生讲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主要是点明对方存在的问题,最后才是由老师进补充,总结大体情况。

2、注重审题技巧与答题技巧。

试卷分析过程也是提高率题技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正确审题,找准题眼,抓准关键词。答题技巧主要是书写规范,条理清楚,答案要点序号化等这一系列细节性的事情,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14

通过讲解走进青春课,有经验也有不足,我根据自己的思路,设计了教学环节。有很多可以弥补之处,现反思如下几点:

一、反思教材内容:

对于教材的分析,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生理现象---心理变化---调控方法---对学生的意义,合乎逻辑,对于教材的理解还是很透彻的。

二、反思教学理论:

本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角色转换,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反思教学方法:

关注体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等方法作为主线,把观察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作为能力的培养,把阅读、思考、点拨作为知识的领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反思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我采取的是《童年》这首歌来开课的。我问同学有烦恼吗?他们说没有,我没理他们,继续进行。要是这时,运用一些教学机智就好了。可能是因为这些孩子还没有明显地感到自己的变化。

2、教学过程中思路还是清晰的,围绕生理变化、心理烦恼、解除烦恼的方法进行教学,过渡自然,富有逻辑性,能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教学,还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获取知识的快乐。当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面不是很广,大胆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不是很多。

五、反思教学效果:

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今后努力方向:

1、如果让我在上这节课,我会再讲心理矛盾时,举一些贴近学生的.小故事,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原来就是在解决他们自己的事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

2、多走进学生,不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不可能有深层互动、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因此,我要与学生交朋友,转换教师的角色,进一步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理。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15

一、政治老师要具备新颖的观念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师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老师是绝对的权威,错的都是对的;学生是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反驳老师、不能质疑老师。这样的师生关系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师生关系就是简单的授受关系,没有情感的交流。 时代在发展,师生关系也要与时俱进。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在平等、民主、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之上,并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才会因为受到老师平等、民主对待,得到老师信任和尊重而很乐意同其进行情感交流并接受老师的教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二、政治老师要具备教学的艺术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学形式仍然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怎样组织教学,取得什么样的.教学效果,都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艺术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中,杂乱无章不是艺术,目标不明不是艺术,方法单一不是艺术,主次不分不是艺术。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政治课呢?

首先,要理清思路。在备课中必须吃透教材,教学中脱离教材,头脑清晰,条理清楚,注重逻辑,防止陷入到不能自圆其说的杂乱无章的窘境之中。其次,要明确目标。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末,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记什么”“做什么”“懂什么”,防止出现教学完后学生还在“雾里看花”的败笔。再次,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在教学中要坚持启发性原则,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发现、新感觉。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反映和情绪,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防止老师在台上“云云”而学生在台下“呼呼”的尴尬情景。最后,主次要分明。“主”就是重难点,为什么是重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详讲;“次”就是浅显易懂,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要略讲。只有主次分明,才能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错误做法。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