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04 05:01:06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欢迎大家分享。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1

一、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随着宽带的普及上网也不再是一件难事,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网络熟悉、着迷。吸引他们的究竟是什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了解到原来是那些绚丽多姿、精彩纷呈的网页、精美新颖的图片和惟妙惟肖的动画。知道这些后,我尝试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将现教材中选修的Photoshop图像处理和安排在后面的网页制作两部分内容进行扩充、提前讲解。我们还为学生开设了一个Flash动画兴趣制作小组,为学生讲解动画制作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巧。这样同学们综合运用课上课下所学知识,用Photoshop制作图片、用Flash制作动画,在将其用于自己的网页中,做出的网页作品十分精彩。学生在学习和制作的过程中兴致浓厚都很积极认真。他们十分感慨没想到做网页也挺容易的。通过这次尝试性的实践,学生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现有教材中,程序设计内容被压缩到了很小的一部分,这是因为许多人都认为现在让学生学习编程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我觉得这种观点很片面,因为无论哪种计算机语言都以其极其丰富的内涵给学生提供了广博的思维空间。有时一个看似简单的程序,做起来却要费不少周折,包括分析、构思、画框图、写程序、调试、修整、优化、成功多个步骤。在整个过程中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会使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创造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程序设计有的由个人独立完成,有的则需几人合作完成,不论哪种在完成的过程中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沉着、冷静面对困难的态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者还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这种能力与精神是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融入社会必须具备的素质。另外,程序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在此过程中其思维能力往往会得到跳跃式的提高。思维是能力的内核,能力是思维的外化和延伸,二者相辅相成。能力有了提高,不正是我们素质教育所期望的吗?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创新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是教师的天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Word部分的'教学中,学生在掌握了对艺术字、文本框和图片的基本编辑方法后,要求能够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制作出图文并茂的文档。书中给出的例子是“笑话”这个文档,实例很简单,也很呆板。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话,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用说创造性了。但如果教师将这个例子变一变,在综合运用绘图工具将其改变形状、背景颜色,就会让学生眼前一亮。他们会想老师用的菱形,我可不可以用三角形、圆形,换一种颜色一定比老师做得好。此时,教师只要适当的予以引导与鼓励,学生就会将自己的构思、创意表现出来。这样完成的练习才真正达到了练习的目的,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综合应用编辑方法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挥,看到自己作品后的成就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体味到学习的快乐。

四、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毕竟有限,这些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一些应用软件的介绍不能过于细化,不能将某些专业人员深入运用这些软件时才能碰到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去挖掘探讨。但是,任何一个应用软件的功能都是强大的,也总会有学生对其产生特别的兴趣,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进一步学习。此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学生的问题切忌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应引导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软件进行自学从而解决问题。正所谓“授人以鱼,未若授之以渔”吗?教师不必担心学生会中途放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兴趣,就一定会主动研究学习的,所以教师只要适时的加以指导就足够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学习的真谛,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它又是一门快速发展的技术。这对于一名教苑新兵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将不断探索、刻苦实践,在信息技术课的平台上做出新的贡献。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2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师的期望,如何提高却是大家的困惑。由于学科不同,教学方法自然有差异,我仅谈谈对“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有效性”的一点感悟。

一、 因材施教是关键。

这里的“材”包括学生和教材。首先我们说说学生,由于家庭、小学教育及个人爱好等因素,造成学生信息素养差异较大,上课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性地备课。其次我们说说教材,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造成教材内容经常跟实际使用脱节,而信息技术课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就要求根据我们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作一些调整,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而不是生搬硬套教材。

二、 情境引入要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比较感兴趣,但要想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还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平铺直叙的引入往往使学生刚上课就开小差了。如果每堂课都能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课堂的有效性会有很大提高。例如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提一个能引起学生思考、回忆的问题,播放一段新颖的动画等等,都可以是很好的引入方式,当然这些故事、问题、动画等都必须切合本堂课的主题,要能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引起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于情景引入的效果,有一次的课堂经历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在《走近因特网》这课,我用《三只小猪》的FLASH动画作为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认识掌握网络搜索技巧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学习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时整个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一眼不眨地盯着电脑屏幕,关注着三只小猪因为网络搜索水平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命运,最终整堂课的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

三、 任务设计要合理。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常用方法,通常是将教学任务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如果任务设计合理,就能使学生在解决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一个认知、情感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学习精神。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信息素养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我们最好采用分层任务教学的方法,设置符合各层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封闭型任 ……此处隐藏11164个字……教学设计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法,一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word制作表格时,学生学起来很简单。但是否很简单,通过布置一个任务(制作课程表),学习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巩固练习和归纳总结,道理是很显然的。这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操作时间密切结合的教学设计。

三、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的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13

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是一节好课呢?比如:饭店的饭好吃,但我们身体好不是因为吃了一顿饭店的饭才好的,最主要的是靠我们自己家里的家常饭。所以一节好课不是去市里讲的优质课才是好课,那只是做秀课,最重要的是应该在平时上好每一节课。一节好课除了要备好课标,备好教材之外,要注意新课的'导入,重视兴趣的培养,运用好任务驱动、情景设置等办法,最好采用分段教学(小步教学)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其用户端已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可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说几乎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它是一种聚合性、系统性的创新应用与发展。

物联网给我们描绘出的是一个充满智能化、物物相连、天罗地网式的世界,预测10年内物联网有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世界,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速。

最近两年在学校新课改理念下,自己也尝试走着课改之路。今天学习了课程,才真正认识到我们信息技术课改势在必行,我更加坚信了只有我们的高信息技术课改成功才能直接影响到我们其他学科整合的成功。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14

本周主要是对三年级进行了一个小练习,让他们在记事本中输入26个英文字母、10个数学和一些算式,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是课堂练习有些乏味,学生的练习并不太好,效果也不算太好,练习了几遍后,我开始讲进入“打字教程”的方法,学生们在这时开始集中了精神,在这时我知道了一些东西,学生们还小,应该在学生的'兴趣中得到发展,必须提高他们的兴趣。

教学中,我发现了几点小问题,三年级年级的学生一部分找英文字母比较好,说明基础不错,但也有不熟练的。这也说明了学生的基础为两极分化,好的好,不好的一点不懂,所以要从练习中加强训练。尤其是三年级的小学,可能是年龄小,接触电脑的时间不长,但通过这一周的上课,我发现三年级的学生对微机还是很的兴趣的。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15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以下是我对一堂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时》时,刚开始我的教学设计只是让学生跟着课本上的例题做,一插入剪贴画、二插入自选图形,例题完成后再做课本后的习题。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效果不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课本上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

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我重新规划了此节课,设计了“制作贺卡”这一主题。把这节课教学目标由一维(知识)转变成立体三维:知识、能力、情感。

具体如下:

(一)知识目标:掌握在powerpoint中插入剪贴画的基础上学会插入外部图片文件;

(二)能力目标:逐步提高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进行创造。

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其次,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简要教学过程如下:1、全班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5人。教师引入话题——制作“学生在已经掌握如何插入文字和剪贴画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如何插入外部图片文件,围绕“贺卡”这一主题,制作演示文稿作品。在自主探究后,教师可借机进行“插入图片文件”技能的小结。完成作品后,进行成果展示,可解说作品的构图、意境等,甚至演绎。其它小组学生可进行评价。2、碰到问题,鼓励学生自行解决,或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3、鼓励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表现这一主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有着融洽的沟通、启发、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以上教学策略我运用的是“学生主体性教学”。其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以此做为原则的课堂是生动的,学生所乐于接受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把它做为永远不变的中心法则,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但是,这堂课还存在不足的地方——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普遍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长短不一,他们的这种差异是由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光靠教师一人的力量,难以面面俱到。在课堂中,对于很快完成任务的孩子,教师应该及时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如对作品进行完善,也可以让他们依着自己的兴趣或疑惑,继续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深入的探究,当然还可以请他们作为教师的助手,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慢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多多注意分层次教学有关的研究探索。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