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自主读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能在故事中得到保护环境的启示,结合生活事件理解环保主题,并树立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意识;
4、结合课文中的词句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学生用简单的语句形容插图上的那条路
(随机板书:弯曲马蹄形路旁等词语)
2、完整课题
3、想象体验,对比伏笔
(如果你是一位经常经过某条路的行人或者司机,你最希望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笔直;让学生简单讲讲理由)
过渡:我们都在讲关于路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路旁的橡树》,这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路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树”
(一)初读
1、轻声读课文,读通读准,标上小节号,读完一遍后,同桌之间交流交流已经读懂的内容;
2、结合课文,说说“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二)初读检查
1、轮读课文,检查朗读
2、指名说“工程师”和“工人”的主要工作内容,师作补充。
过渡:从课文的那句话可以大致知道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三)教学2、3自然段
1、出示句子: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理解“批示”的意思)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工人们在埋排水管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为什么不按照工程师的批示去做?(讨论交流,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
2、重点品读: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指导朗读,读出赞叹的语气,声音响亮)
3、角色代入:这是对橡树的赞美,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工人,当你看到这棵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哨兵一样的橡树,你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从工人们的举动中我们能看出他们对橡树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反复引读句子:因为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过渡:那么,工程师呢?他对橡树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默读课文4-7自然段,找出能看出工程师和工人喜爱橡树、努力保护橡树的'句子或词语,并能说说理由。
自由交流,随机点拨
三、研读课文——读“人”
1、第4自然段:抓住“什么话也没长久看着转向叹气”等词体会工程师内心的无奈和矛盾。抓住“沉默不语、沉重地叹着气”体会工人内心的担心、忧虑、沉重。
2、“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3、第7自然段:理解工程师说的话,如果我们为了修一条宽阔、平坦、漂亮又笔直的路,而把橡树给砍了或把它移开,哪些人会怎样责备我们呢?(自由交流)
四、品读课文——读“理”
过渡:几年后,修成了一条怎样的公路?(宽阔、沥青,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马蹄形)
1、第8自然段:品读句子: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一个地方是特指哪个地方?当路人经过这个弯道时,就会注意到路旁的这棵橡树,你觉得,让这棵橡树依然挺立在路旁有什么好处?
2、第9自然段:(是啊,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理解“不约而同”和“高尚”的意思。“高尚”是对人们心灵的一种赞美。
3、之所以说这是一棵高尚的心,是因为这颗高尚的心灵懂得什么?(懂得保护树,懂得和树和睦相处)如果学生反馈不出关于环保的答案,则作必要的提示: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的仅仅是这一棵橡树吗?
4、在你的身边,哪些行为也包含了一颗高尚的心灵呢?(当你看到学校操场上有垃圾,你弯腰将它捡起扔进垃圾筒,这时,你就拥有了一颗高尚的心。)
五、课堂练笔
1、出示词语,抄写积累
形容道路的词语:宽阔平坦笔直崎岖泥泞蜿蜒狭窄
形容人心灵的词语:高尚纯洁真诚无私卑劣肮脏自私
2、结合课文词句,简单写写读后感
六、拓展总结
补充一则新闻故事《100万买两棵树,甭想!——北仑城东村保护古树,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
千言万语浓缩为八个字:修改规划让道于树
祝愿同学们都像工程师和工人们一样,拥有一颗高尚的心!当我们都拥有一颗高尚的心灵时,我们就会把这条公路的弯道当作优美的弧线和雨后的彩虹来欣赏。
七、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笔直……弯曲
橡树:粗壮、结实、挺拔
一颗高尚的心
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指导学生在自主读文中感悟环保主题。在教学设计上,我利用文本特点,在课题引入和主题体会时都采用矛盾对比的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情感反差中逐步体会主题。从教学效果看,基本的教学目标是达成了,主要是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工人和工程师的心理活动。但我在试教时忽略了“筑路计划到底有没有被修改”这一内容,其实按照课文的原义,筑路计划并没有修改,只是为了保留橡树,工程师和工人们做出了一个两全的举动,尽管留下了缺憾——公路有了弯道。由于自己对这没有把握好,课后,还是有部分学生认为,工程师和工人们宁可修改筑路计划也要把橡树留下,由此看出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细想,其实学生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反而更能突现工程师和工人们的环保意识,但这样就没有有些偏离文章原意了。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2本篇课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橡树。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人们都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从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根据这一目标,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学法指导:
一、采用提问填空法,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就要逐步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 ……此处隐藏11078个字……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略读课文教学的原则“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来展开教学。围绕阅读提示来确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发表对这件事的看法,感受到筑路人对橡树的爱护和对环境的保护。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从简介橡树入手;接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以课文最后一句为突破口,让学生研读课文中描写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来感受到筑路人对橡树的爱护、对环境的保护这颗高尚的心;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练笔倾诉来结束本堂课。
在备课时感觉还是很不错,没想到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备课那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设计。有些设计在落实时发现我高估了学生的学情,如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时,我愿以为有了我给予的'填空题的帮助,同学们应该不成问题。可实际三年级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把握刚刚接触,只有充分地读课文,才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学段特点。当然这一目标的达成与否与预习是否充分有关,本课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安排在家庭作业中让学生自己去读读课文,结果不少学生把家里的口头读书作业忽略不计,当然也不去做了。没有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直接影响了对这件事的看法的交流。因此,教学初读这一关一定要做扎实了,否则影响深入研读的质量。
教学中,我觉得对于中段年级的学生的自学要平时加强学法指导。在今天的课堂上,我让学生选择其中一句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学习。没料到,不少学生傻眼了,竟然不知如何下手,于是自主学习又变成了流于形式。显然这与平时的教学有关,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更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略读课文更应该放手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和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学习方法来自主学习。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3《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课内容。此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一颗粗壮、结实、挺拔的大橡树挺立在路基的中央。为了保护橡树,工人们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是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既保护了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草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
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选编的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交流合作,读懂课文。本课重点在于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学习课文时,选用了练读——选读——质疑——议读等方式,促使学生生生互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思想情感。
整堂课我引导着学生自己将课文读懂、读活,尽量避免分析教材,课堂上把质疑——寻疑——解疑的主动权都交给了学生。围绕课文的重点和中心句”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让他们反复去读,去体会。学生通过寻找高尚的行为和高尚的心灵,深入学习课文的语言,从语言中体会、感悟,获得和作者一样的情感。同时通过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实现与文本的交流、对话。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4《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一开始,让学生质疑,许多学生对“高尚”一词是不太理解的,然后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高尚并不是非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在这样的平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另外,在读建筑工人和工程师说的.话时,让学生补充词语,想象他们是怎样说的,学生读法不一,把课文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自己的解读中明朗化了。还有我还让学生补充工程师()地说,工人们()地说,有的孩子第一个填左右为难,矛盾,平静,第二个填焦急,激动,愤怒,各自说了不同的理由,可见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道的理解,教师在这其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相信学生的能力!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时,一个学生说主要讲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了不砍橡树,就把公路修成了马蹄形。这时另一个学生表示反对,他认为工程师想砍树,是在工人们的影响下才改变主意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契机,于是我向学生了解他们的看法。有七八个孩子同意后者。于是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找到自己的根据。孩子们找的很认真,不一会,一双双小手就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认为前者的孩子首先找到的根据是工程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说明他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 意思是要砍掉橡树。马上就有孩子反驳:“请读这一句:他长久地看着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如果他想砍掉橡树,还会长久地看橡树吗?说得多好。我马上对孩子们说:读读这一句,想想他在想什么?一个孩子说:他在想计划是不能修改的。另一个孩子说:他在犹豫。一个孩子说: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他不想砍掉橡树,也不想修改计划,正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工人们的话让他做了决定。于是我们又一起读了这两段。孩子们肯定了这种想法。于是我们看他们这样做得到了怎样的结果,一个孩子提出什么是高尚的心。很多孩子自动举手回答了他的问题。然后我们再回到课文中,让孩子们找出哪些句子能表现他们的高尚,孩子们很快找到了,并且谈到了自己的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了句子。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我微笑地听着他们的见解。一个个重要的句子就在他们的辩论下轻松地解决了,最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工程师也有一颗善良的心。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15《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第六册略读课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课文写人们在两座大城市间要修一条路。一棵橡树挡住了计划中的路,为了保住大树,修路的人把路弯曲成马蹄形。过往的行人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本文内容简洁,行文时有不少空白,比如工程师和工人们心里想的话。因此本课的教学以自学为主,利用教材,激发想象,填补空白,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感情。在教学中我自认为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1、以旧导新,激发兴趣
复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又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2、自学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本堂课我采用多种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抛弃一切无效的活动,让他们读、思,让他们交流,使课堂展现生命的灵动。
3、拓展延伸,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学生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提了一个问题:假如你参加了这次修路,你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吗?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是,同学们想出了不少的办法。其中一个男孩的方法还不错:以橡树为中心修圆形路,既美观又醒目。
4、以读促悟,升华情感
教学中我始终将一个“读”字贯穿课堂始终:读通——读懂——读活,步步落实,层层提升。
但由于我在备课时比较注重备教材,因此在学生质疑时很多问题超出我的预设,幸好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才没在课堂上出现被学生难倒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