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19 03:06:13
《一面》教学反思15篇

《一面》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面》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面》教学反思1

《一面五星红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我尊重、热爱国旗的赤子之心”为主线,引领全文的学习。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教师以一种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品读文本,与文本对话,促进他们的阅读实践。在学习的重点处适时安排小组合作交流,让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共同和课文中的中国留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体验到他爱生命,更热爱象征祖国的五星红旗,使学生体会到只有爱国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

不足之处: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随文练笔”。这种练笔或是对文本的“空白”作补充,或是让步学生写下阅读后感受,如果组织得好,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人文价值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我安排了这个:“我想对面包店老板说————”只是让学生说一说,没有安排写,觉得学生说得不够到位。如果下次再教,可以让学生同桌说一说,再写,也许效果会更好。

《一面》教学反思2

《一面五星红旗》是三年级下册一篇感人肺腑的课文,写的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漂流旅游遇到危险时,宁愿忍受寒冷和饥饿,也不肯用五星红旗换面包,最后晕倒在地,赢得外国友人的尊重和称赞的故事。看题目我们就不难得知,这是一篇理解爱国精神的文章,但“爱国情感”这一主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实在过于虚幻、空洞,甚至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也未必有过多么刻骨铭心的感悟。因此,如何从字里行间中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爱国之情,便成了本课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三年级语文课最重要的依然是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语句内涵和情感,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决定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边朗读课文,边体会人物的不同情感变化,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首先,我开门见山,铺垫“爱国之情”,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后从文中找到能够感受到中国留学生对国旗热爱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抓住五星红旗由手中到脖子上位置的变化,点出“我”将国旗与自己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学生也就不难感受到“我”对国旗的爱护。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留学生来到面包店的不容易,并与后文坚定的做法相呼应,我通过填空的方法,请他们想象“我”在来到面包店前经历了哪些难以预料的困难。起初,学生们只是拘泥于课文,在我不断的语言铺垫下,他们仿佛身临其境,好像自己就置身于深山野谷之中,天马行空地猜想这位留学生所遭遇的种种磨难。

体会“我”的神态和动作变化是本课重点,因此在学到“我犹豫了一下……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这句话时,我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小问题:你觉得这面国旗鲜艳吗?为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为了不偏离课文轨道,我采用追问的方法,引导他们理解:这面国旗本身颜色因为经过冲刷已经不再鲜艳了,但作为我心中祖国的象征,它永远是那面最美最鲜艳的五星红旗,再一次突出了我对祖国的热爱。

朗读是重点,但也要形式多样。于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我”的内心感情,进一步了解动作描写的作用,我采用了教师配乐引读,学生齐读的方式。在我用语言的渲染下,课堂气氛逐渐达到了高潮,学生们的情绪也变得有起有伏,从一次次的朗读声中我听到了学生们对于“爱国”的理解正在逐步增加,感情也在渐渐升温。结尾处我以一首《红旗飘飘》作背景音乐,使学生在观赏图片的同时加深对本课思想内容的感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虽整体达到了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今后仍需推敲。例如,开头为了让学生更方便地知晓课文大意,我让学生根据关键词概括,这难免本末倒置了。三年级的语文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学会提炼关键词,而不是概括课文,因此我可以让学生自己从大意中找到课文关键词,也锻炼了总结能力。此外,在学习“我”漂流遇险醒来后处境的句子时,单纯的朗读未免过于乏味,其实可以通过扩句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在对比诵读中感受到“我”所历经的`千难万险,也可教给学生相应的习作技能。最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厚的语言功底是必不可少的,这不只需要我们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还要学会将感情融入到朗读中来,从而才能给学生以范读和指导。我在教师引读环节的语气仍然较为平缓,不够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也就导致学生在朗读起来的感情共鸣没有被调动到极致,缺乏一定的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篇课文重点语句中每个字词里都无一不蕴含着“爱国情”,而“我”的爱国情与孩子生活中感性的爱国已情融为了一体,相信每一位学生也都在学习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也得到净化与升华。三年级语文课程即将结束,但对学生知识上的教育才刚刚开始,远远没有结束。

《一面》教学反思3

【教学片断】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6课《一面五星红旗》,看到五星红旗,你想说些什么?

2、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知道了五星红旗是庄严的,代表我们的国家。那在一个身处异地的中国留学生的心中,五星红旗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3、初读课文:

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在写我爱五星红旗?

⑴收拾好背包,我把它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

⑵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⑶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地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⑷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⑸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文中哪一处最能体现我爱五星红旗?

非常饥饿的'时候也不愿意拿五星红旗换面包?

用一个字来形容他此时的这种情况。

(饥饿、劳累、伤痛、遍体鳞伤)

他的心情是(害怕的,孤独,担心的)

这时,他最需要_______,如果你是他,我的眼前仿佛出现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1、教学从学生所了解的国旗知识入手,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故事的大概经过。

2、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在写我爱五星红旗?

设计意图是抓住关键问题,要求学生细细品读课文,直接找到重点句,以点概面,突 ……此处隐藏7951个字……能会弄脏,但在‘我’的眼里,它依然跟原先一样鲜艳”。此时,我已在学生与文本间搭起一座桥梁,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再让学生读该句,学生已能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其效果不言而喻。

3、倡导朗读形式的多样性:

在这节课上,我采用了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生情,在情中感悟和升华”。

⑴ 范读:

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是一种朗读的信息暗示,学生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借鉴。本课教学中,我适时采用范读,力求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提高朗读水平。

⑵ 互评帮读:

在自由读文后,我让学生读一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请其他学生点评并示范读。这样,学生进行互评帮读,有利于双方的共同提高。

⑶ 配乐读:

在学文结束时,我借助电教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4、增强朗读评价的情趣性:

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针对每一位同学的朗读情况,正视他们的差异。评价用语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评判;多情趣、少教条。

如“你的声音真好听”、“你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听了你的朗读,我确实感受到了作者处境极度困难”、“读得有点害怕了,谁能读得再害怕一些”等等。这些评价语言,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捎上不足,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这堂课中,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对全文回归教学环节中,整体朗读的实施不十分突出;一些课堂提问所关涉的学生面还不够广泛等等。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做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面》教学反思14

《一面五星红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写的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旅游遇到危险时宁愿忍受寒冷和饥饿,也不肯用国旗换面包,最后晕倒在地,赢得外国友人的尊重和友情的故事。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课文篇幅较长,思想性也比较强,对于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更是不好把握。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多元的解读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吸纳文本,进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生成和升华。

一、创设情境,铺垫“爱国情”

热爱祖国是教师应在孩子的人生画布上染上的底色,那一面五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五星红旗”所蕴涵的沉甸甸的意义呢?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与国旗有关的相关故事或资料,来了解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标志,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在上课刚开始,我给他们播放了五星红旗在各个激动人心的'场合出现的图片,这是让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刻,有的甚至激动地喊出了刘翔、张怡宁的名字,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为五星红旗自豪的情境中,酝酿了浓浓的爱国情,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了情感的铺垫。

二、品味语言,体验“爱国情”

“爱国情感”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个虚幻、空洞的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爱国情,便成了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研读重点词句,体验爱国情,把爱国之情融入到扎扎实实的语言实践中。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点句子时,我首先让学生勾画出表示“我”动作的词句,自读、自悟、自得;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句中哪些词有特别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从中品出了留学生身上沉甸甸的爱国情意;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把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作为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如在学习“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此时“我”心中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真切地感受“我” 的爱国情感。让 “我”的爱国情与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爱国情融为了一体,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净化与升华。

这堂课中“我觉得在理解第9自然段这句话“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时耽误的时间太长,其实在这儿不用耽误太长时间,虽然学生一时理解不够到位,但是当学习了第10自然段时,学生自然就能够明白这一“愣”,不是在犹豫换还是不换,而是坚决不能换。另外,对于这种情感性很强的文章,我没有注意对学生这种情感的认识由点及面的渲染,我总是太急,每次在发现有一两个学生说出正确方向的认识时我总会迫不及待地自己说起来,这样就使得只有少部分的学生真正有这种情感体验,更多的学生只是作为一个听者而没有自己真正的情感认识。

《一面》教学反思15

听了李**老师和聂**老师关于课文《一面》的不同讲授,我收获颇多,课前我也对此课进行了认真的备课,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对本篇课文的教学设想。

由于第五单元的前两篇课文学生都没有学习,所以《一面》学生学起来有些吃力,李**老师采取的是带领学生简要的学习了本单元的其他三篇课文,让学生对鲁迅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初步感知不同的人对鲁迅有着不同的认识,为《一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而聂**老师则是直接导入,让学生对鲁迅的初步认识从《一面》开始。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李冬梅老师主要是让学生重点学习描写鲁迅外貌的语言,并学会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这样的描写方法;而聂玉珍老师则是根据学习提示,明确了三个教学目标,一个个详细的讲解给学生,可看出备课的时候的.确下了少的功夫。两个老师的课都是各有千秋,听完两节课后,我也深深感觉到《一面》这样的课文确实不好讲,而能把这样难啃的骨头拿下来的老师,才是真的有真水平。

曾试想,如果我来讲这节课,我该如何讲?当我来到陌生的班级,了解到学生压根对鲁迅和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一无所知,我会采取放弃让学生深入分析和挖掘鲁迅品质这个教学目标,而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锁定在学习描写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上,这样就可以暂时避开学生对鲁迅和时代背景不了解的这个盲点。毕竟这是一节公开课,如何给学生呈现一节完整的、有所收获的课堂,我认为才是重要的。不能在了解时代背景的环节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导致下课铃敲响的时候,这节课匆忙结束。从公开课的角度上看,这样的课堂是残缺的,毕竟我们只能给这班的学生上一节课,这节课过后再无弥补的机会。不像我们在自己的学校自己的班级,这节课没讲完,我下节课还可以接着讲。在导入设计上,我和李冬梅老师有着相似之处,我也会让学生先对我有一个轮廓性的描述,写在纸上,一句话即可。之后学文,重点学习对鲁迅外貌描写的语言(反复读),让学生体会到鲁迅的“瘦”,并从书中找到鲁迅为什么这么“瘦”?让学生简单了解即可。最后我会把阿累后来成为湖南大学的校长这个背景讲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阿累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在未来的日子里给阿累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去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在课堂的最后我会设计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再对我进行一个细致的描写,和刚开始的一句话进行对比,然后全班交流,交流后再修改,最终让大多数学生掌握由远及近、由粗到细、有整体到局部这样的人物描写方法,这个环节将是我教学的重点。

以上是我自己在备课时和听课后的一些零碎想法,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一面》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