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情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田园诗情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田园诗情教学反思1这篇课文原来是属“独立阅读”类课文,只需一教时,而现在被划到精读课文之列,所以我用了三教时。第一教时设计突出一个“实”,即求实与扎实,即让学生对整个文本有所感知,又得老老实实地让他们“流利朗读”,还得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写好字,完成写字作业。第二教时,我没有采取多媒体手段,只是力求让学生通过再现式的有感情朗读,深入地感受荷兰田园的美。
第三课时,前20分钟是对文本的再次回味与嚼咀,同时完成背诵两小节的任务。后20分钟是指导学生完成课内作业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都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时,我尽可能用入情入境的语言引引领学生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去。由于课文比较长,而每一部分的语言都比较美,但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所以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第二段和感受第三段,这两节是牧场的代表景观。对于第四节,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一下带过,而第五节与第六节,采取让学生通过轻轻读,边读边看,看自己能看到什么的方法,让牧场的夜景在他们的脑海中时时浮现。在教学时我仍遵循着从整体到细节,再到整体的方法,如开头为学生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再次走入牧场,看看牧场中的风光到底是有何特点,有何诗意。他们通过一个整体的朗读,对文本应该有一个鸟瞰的感知。最后,以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为切入点,让学生再一次深深地明白:“说荷兰是花之国,是因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真正的荷兰就是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这样,就让学生从微观世界中走了出来,重新整体认识了荷兰的田园风光。
后我设计了一个“深化延伸”的综合题,即“我们马上要回家了,你们感觉带点什么最有纪念意义呢?”学生说了很多,有同学说带点“郁金香”,因为这是荷兰的国花。我当时也肯定了,我想荷兰的乡间到处都是,摘几株也没有事的。课后有老师说,这样是不对,这是鼓励学生乱摘花,我也有点犹豫了。
在整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注意着用再现的方法,让学生把语言的形象性映在自己的大脑中,让他们能透过文字,感触到田园诗情画意。像牧场的绿草、鲜花、清河等,我全都注意放大他们的美,让这些美能更好地诗化,点缀那些生灵的诗意。对于重点的语句,我采取反复诵读的方法,让这些语言形象,能深深地记忆在学生的心灵之中,如什么样的绿草,什么样的鲜花,什么的骏马等,让学生能深深地记在脑中,形成很好的语言积累。
田园诗情教学反思2《田园诗情》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荷兰美景的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
反思一: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学生、老师都有责任。
在揭示课题时,我把课题写到黑板上,我想知道同学们对“荷兰”这个国家知道多少,便问:“你们对荷兰了解了多少呢?”“哪个同学说说看?”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知道者甚少,或者说没有。本以为这个问题还不是小菜一碟,结果呢?连这个国家是哪个洲的都不知道,跟别说国家的首都、特色了。这时候,我就原因让同学们自己说,为什么你们了解的知识少呢?有的同学说:“看书少。”其他同学说不上了。我给同学们补充:查找资料的渠道有很多,各种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刊、上网,查阅图书,向老师、同学、亲戚求助等,可是为什么就没去做呢?
可见,让同学们多读书,增长知识之外,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好处很多,这是一件必须抓好的事情,不能停留在形式上。
再者,同学们的预习环节做的不够好,其实,好多同学都自己买的《课课通》,里面就有“知识加油站”,对荷兰做了简要介绍。可是,结果呢?当然了,如何预习,好多同学也不会预习,老师也要给与指导,毕竟学生小,好多知识还需老师教给他们。
反思二:简单的教,其实是效率很高的一件事情。
教授一篇课文,要抓基础,字、词、句,首先要学会。
试想,学生连课文都读不下来,你再教授精读感悟,是不是有一种拔高的感觉。我老是怕学生学不会,恨不得把我知道的东西,一股脑教给学生,可是,在课上,让同学们初读之后,我检查同学们的朗读情况,结果呢,大部分同学都连朗读的最基本要求“正确”都做不到,掉字、加字、把字读错了,流利、有感情,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要想达到,得费好大功夫,而不可能一节课上上一个周吧。
所以,只能简单的教,字、词、句、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荷兰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就可以啦。对于,精读感悟,要慢慢来,有个过程,等时机成熟,同学们的语文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便可以进行。
反思三:因人而教。
班里面,如果就是像我上面所说的,单纯的全班都是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阶段,那么,对于优秀生来说,势必“吃不饱”,他们应该走向“精读感悟”阶段,可是,怎么做到呢?再回到过去的复式教学模式吗: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同深度的教学内容,不同难度的巩固与拓展练习,以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语文思想为指引,尝试因材施教,或许会收到好的效果。但是,我觉得真正做到很困难,不过,在布置不同的作业方面,可以尝试。
田园诗情教学反思3《田园诗情》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抒发了作者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安详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备课时,我总觉得这篇课文很难教,如何让学生领略课文这么美的句子?如何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荷兰的美?等等。后来,我想,在板书设计和关键字词上得多加推敲,这样理解起来可能更轻松些。
一、充实板书
理清课文脉络,板书设计是很重要的,认真设计板书,这是我每堂课必做的功课。这篇课文分别从草原、低地、傍晚等几个部分,展示了荷兰的田园风光。每一个美景,都可以分解出几幅美丽的画面,于是,我设计了让学生读段落并给画面取名的语文活动,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加速阅读,加快理解。经过讨论交流,板书相机生成。如下:
水之国 草原:奶牛温情图、郁金香图 美丽
花之国 低地:骏马活动图、家畜图 自由 真正的荷兰
牧场之国 傍晚:挤奶图、田园夜色图 安静
二、抓关键词悟情
教学这篇课文,我抓住了重点词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进行了充分朗读,因为文中有不少的好词好句,比如“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自由驰骋。辽阔的原野似乎归他们所有,他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了骏马的强壮。在朗读的基础上,我问他们:“从哪体会到的?”他们再去读,再去找,找到了“剽悍强壮”“腿粗如桩”这两个词。我又问:“你还体 ……此处隐藏3729个字……,才发现出示了四、六自然段。板书时也出现了问题,“祥和”写成了“详和”。这些都说明我在做课件和整个教学过程中还不够仔细,对教学设计还不是很熟悉,没有做到熟记在心。特别是过渡语和评价语言还比较欠缺,需要向大家学习。
田园诗情教学反思10《田园诗情》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荷兰美景的散文。荷兰一向以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风车之国而闻名于世。文章中着重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抓住了原野上的动物来进行教学,以突出荷兰牧场之国的特点。然后抓住其它几处句子,让学生体会水之国和花之国的美丽。
当讲到第二节有关草原的描写“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时,这时我就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品读。以各种形式来读,圈画关键词语“极目远眺”“碧绿”“丝绒般”“黑白两色”,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自然地感受:“极目远眺”读出草原之广,一望无边;”碧绿“,这是怎样的一种绿?不必用语言描述,把感受融入你的朗读;”丝绒“摸过吗?什么感觉?读出了草原的平整、柔软。
对于教学,学生的自主体验才是“重中之重”。本课向我们展示了荷兰牧场之国的“五幅美图”。我提问:“五幅美图你喜欢哪幅?找到那段,美美地读一读,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觉美?”每到一处,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此时,课文已清晰的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师生互动,也可老师提出问题共同解决。最后,我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把自己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文为本,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进一步领会课文。学生不仅进一步把握了文中描绘的田园风光,而且认识到了“只有懂得享受宁静的人,才不会去破坏自然,才能拥有这样美好的生活环境”。
田园诗情教学反思11从揭示课题入手导入新课,激发出自主阅读的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在这个基础上,再次让学生进一步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或比较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庭,并能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抓住重点读懂课文。然后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两部分,尝试当小导游,形成积累。最后,启发进行自主性的拓展练习。
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进一步领会课文,然后讨论交流。学生不仅进一步把握了文中描绘的田园风光,而且认识到了“只有懂得享受宁静的人,才不会去破坏自然,才能拥有这样的美好生活环境。”
在读懂课文完成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美好的景物,你最想干什么?”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再一次表明了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的美好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向往,是美好情感的又一次熏陶和积淀,学生积极性得到了技法,并且,通过表达,学生学习个性化特征得到了彰显,为后续学习明确了目标。
田园诗情教学反思12《田园诗情》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单元都是写景的,欣赏完济南的泉城、四川的九寨沟,这节课带领同学们走出国门到荷兰转了一圈。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从课题入手,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由问题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知欲望,让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感受荷兰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进行整体感知。老师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同学们游览,并相应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朗读感受,这篇散文的语言非常优美,我尽量用很优美的词语来修饰我的课堂语言,使学生能投入进来,在朗读时我用很优美的语气朗读,把同学们深深吸引住了,他们仿佛真的走进了荷兰,欣赏到了它的美丽和宁静。
这也是我这节课很满意的地方。但由于过度引导这一点,以至于挖掘教材的深度不够,只顾着让学生自己体会,忽略了作者自身的感受,课后学生只知道荷兰的美,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很模糊。这节课让我感受到,讲好一节课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课前备课,了解学生学情,在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少了哪一环节都不行,要全面把握,还要控制好自己,不要跟着学生走。自己的课堂还很不成熟,但我会通过总结经验,取他人之常补自己之短,努力使自己的课堂走向成熟的。
田园诗情教学反思13《田园诗情》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效果良好。尤其是对“极目远眺”的理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中,我问同学们“极目远眺”是什么意思?有的同学迅速作出了回应“向远处看”。我接着问:“远眺”是向远处看,“极目”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一下子说不出来了。有的同学反应很快,马上拿出词典查阅,但很可惜,词典中并无“极目”的意思。我接着说:“能不能用动作来表示呢?”有的同学迅速举起了双手。我把他请到了台上。我先让他表演“远眺”,他做了个向远处看的动作。我接着说“极目远眺”,他的动作和刚才的动作并无多大区别。我有些想放弃,想亲自示范。但又一想,这样哪有学生亲自体验来得深刻。于是,我又说了一遍“极目远眺”,这次我说的时候把重音放在”极目”上,他似乎受到了启发,眼睛开始睁大,用力向远处看。我又连续说了几遍,他做的越来越好,同学们也从他的表演中理解了”极目远眺”的意思,即”睁大眼睛用力往远处看”。紧接着理解“极目远眺”说明草原之广,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这件事可以说明,只要教师引导得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一定可以完成任务。所以,老师们,让我们充分信任学生,收起我们的手,放宽我们的心,别再包办代替了。
田园诗情教学反思14《田园诗情》是一篇描写景物的课文,非常美。可是,在初读课文的时候,不知道在教学中如何操作。经过反复思考,我采用了下面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首先从课题入手: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田园?(泛指农村)
什么是诗情?(指的是诗一般美好的情韵和意境)
什么是田园诗情?(以优美的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精心选择了极富特色的一系列景观)
课文描写了怎样的景观?
此时,再让学生打开书,阅读课文,老师质疑:
课文结尾处说:“这才是真正的荷兰”。
“那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子的”(-于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增。)
生: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
生: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
生:到了傍晚,我们看见------
生:运河之中------
每到一处,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此时,课文已清晰的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师生互动,也可老师提出问题共同解决,我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把自己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文为本,引导学生多次朗读课文,进一步领会课文。学生不仅进一步把握了文中描绘的田园风光,而且认识到了“只有懂得享受宁静的人,才不会去破坏自然,才能拥有这样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