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

时间:2024-04-13 01:11:19
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

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1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课文《鼎湖山听泉》课后有这样一则问题“画出文中描写泉声的句子,读一读,再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完描写泉声的句子,再问学生这样写的好处,学生带给我的是小眼瞪大眼,眼神之中居然还有种让老师将答案和盘托出的期待。很快,学生们是如愿以偿。

我们班的学生在这里好好地运用了一把“惰性思维”,就是在一下子无法得出答案的时候干脆放弃思维,学生们运用的是淋漓尽致。这样的情况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学生们早已养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其实我也说不清这到底是好还是坏。总是这样的话,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训练,这脑子就可能像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机器那样生锈。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不自觉地养成了这样的思维习惯,要想在短时间内加以改变是根本不可能,而且我们又无法腾出相当的时间用以这方面的训练,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也只好将答案和盘托出,虽然是无奈,却也是实际。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不要告诉我说从基础练起,我左右不了别人。而我又必须从他们的手里接过学生,我怎么办?谁来告诉我!

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2

激情与诗意同显、美丽与智慧并存的课堂是我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而《鼎湖山听泉》一文中作家用交响乐的方式著文,奏出一曲泉的绝响。“听”字是这篇美文题眼,在文章开头我们随作家的笔触看到的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细雨蒙蒙,薄雾漫漫,群山远去,绿树郁郁。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山泉的各种姿色和声响,以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创造了一幅幅诗的画面和令人陶醉的意境,他以深厚的文笔功力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万泉齐鸣的世界里。本文集诸多美的因素于一体,是一篇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品味的游记散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因此我把“体验、学习、倾诉”作为设计本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我要让学生不仅能够充分欣赏到文章的优美意境,而且能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去倾诉自己的独特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完全放飞,让少年的灵感在本课的教学中涌动。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教者上出意境,上出美感,在环节的设计上,课堂气氛的调动上,语言的表达上都要做精心准备才可能成功。

为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这样几个点:

一、自我感受,发现美。

本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精读“夜听泉声”的段落,在这段精彩的文字出现前,我利用多媒体充分拟造了一个静静听泉的氛围。各种各样的泉声或低吟、或激昂、或雄壮、或深沉地萦绕在学生的耳畔,在加上相继出现的生动画面,学生仿佛真的穿越时空来到了古朴、幽雅、寂静的庆云寺和作者一起美美的听泉呢!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引导学生“辩识、聆听、体会”,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感悟,由于学生已经如临其境,所以他们的感受丰富而又新鲜,表达时畅所欲言,不受文本的限制。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后一环节“仿文写意”的成功作了铺垫。

二、精读文本,感悟美。

通过上一环节中学生“听泉、辩泉、说泉”的活动,学生有了体验的基础及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况下我再让学生学习作者描写自身听泉感受的语句,在作者的文字中那声,那情,那韵,真的让人沉醉、浮想联翩,仿佛来到了那绿意盎然、清泉涌流的鼎湖山区。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者的文笔引人入胜的因素,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感悟朗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他们对作者谢大光先生非常敬佩。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体悟表达和作者的体悟表达得以比较,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以升华,使他们很快地触及到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也更容易领会课文的主旨了。

在学生用朗读表达自己对文字的体悟时,我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因此学生朗读“夜听泉声”这段精妙的文字时趣味盎然,真情流淌,让人感动。你看,有的同学读“小提琴般的泉音”时,语调是那样优美,而有的同学读时优美中又带点悲伤,有的同学读时语调显得活泼轻快,有的读时语调又低缓沉郁,这都是他们用自己方式感受在传达独特的体验,我欣赏这样多样化的凸现个性的朗读,这正是我所期望达到的效果。学生朗朗读书的声音由清脆到雄浑,由悠扬到高亢,就如同谱写了一曲美妙的课堂交响乐!这些优美的语言也就从课本上流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三、仿文写意,倾诉美。

学生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体验和感悟,自然在胸中流淌着美的情感,涌动着美的语言,在此基础上,我稍加点拨,引导,让学生的倾诉之情一发不可收拾,学生自然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有话需说了,老师就可像渔翁似的等着饥饿的鸬鹚跳入水中收获而来了。为达到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辅助他们写作:

1、这些泉水“泉水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她们还会到哪里去?还会去干什么呢?

2、你觉得还有什么乐器或者别的事物来比喻这些泉声呢?这两个问题果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教者如涓涓细流般的引导、点拨之中,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随着学生的奇思妙想,课堂上生机勃勃,童趣盎然。此刻,我说:“同学们,你们的想象一点都不比作者谢大光差呀,那么我们现在来和作者比一比文笔如何?”话音刚落,学生就纷纷拿笔写了起来,学生的思维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在静静的充满诗意的课堂上流淌着,不一会儿一段段精彩的描述就水到渠成了。在写后的交流中,学生聆听着其他同学的想象与表达,又一次接受了“美”的洗礼。

以上设计中摒弃了传统教学对内容的琐碎分析,直接从整体入手,以语言训练为突破点,在反复品读中体会语言的优美和精炼。教者呈现给学生的是生动的情景和实实在在的文本,丝毫没有刻意进行朗读指导的痕迹。从认知规律来看,这是合理的,学生只有在自己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阅读之后,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因此,课堂上才能有学生独到的深入解读,才能有如此个性鲜明、精彩纷呈的精妙语句。

几个环节环环相扣,步步相连,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再加上成功地利用电教和语言情态创设了课文情景,使学生获得了来自“语言、情感、氛围”等的全方位享受,课堂学习任务也水到渠成、迎刃而解。“海阔凭鱼越,天高任鸟飞”,语文教学的天地是没有止境的,只有“好学上进,博采众长,刻苦钻研”才能真正达向理想的境界,为此,我将不懈努力。

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3

利用语文课这个课堂阵地教会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多看、多听、多思,从身边的事物中获取学习语文的信息资源,这无疑是个很好的方法。另一方面,阅读是一个感悟、积累的过程。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品味、朗读、乃至 ……此处隐藏10438个字……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用耳用心去听。

师先后播放小提琴、大提琴、二胡、钢琴、琵琶等乐器演奏的乐段,学生猜。

一、导入,激发兴趣

生齐读课题,师点拨“鼎”是后鼻韵母,生一块儿再来读一遍。

二、初读,理清脉络

师:大家已预习课文,文中哪些部分是具体描写听泉的呢?

生:第二段。

生:第四段。

师:浏览2——4段,想想他们听泉的地点、方式有什么不同?

生:第2段是写白天听泉,第4段是写晚上听泉。

师:快速朗读1、3、5自然段,看看描写的是什么?

生读课文。

生:写听泉旁边的景色。

师:具体说说1、3、5自然段写的什么?

生:第1段写鼎湖山的位置,游览时的天气,第3段写庆云寺的风光,第5段写作者游览的感受。

三、细读,感悟美景

师:这是一篇游记,作者写了他一路上的所见所感所想。让我们一起游览鼎湖山的风光吧!

(配乐播放鼎湖山风光,师解说。)

师:美不美?

生齐:美。

(一)学习第二段:

师:作者用怎样的妙笔把这种美呈现出来的?请你们读第2段,用笔圈画出描写泉水的词语。看看哪些词语具体描写泉水的声音?哪些词语具体描写泉水的样子?

生自学后全班交流。

师:(投影该段)指名说圈出的词语。

生:我圈画了“淙淙、清亮、不绝于耳、欢快”。

师:还有吗?

生:我圈了“时隐时现……“

师: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泉水的,如果给这些词分类的话,可以怎么分?

生:可以分2类,描写声音的和描写样子的。

师:(出示分成2类后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淙淙 不绝于耳 清纯悦耳 欢快活泼

清亮 交错流泻 遮断路面

师:第一类词是作者听到的,称之为入耳;第二类是作者看到的,称之为入目。(师板书入耳、入目)

师:谁来读一读写声音的词,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读,师正音“清纯悦耳”。

师:你从这些些词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泉声好听。

师:有一个词就是讲好听的,“悦耳”;好看称为“悦目”。想起成语“赏心悦目”,一起带着赏心悦目的心情读一读。

生齐读。

师:下面这些词看出泉水的样子有什么特点?

生:泉水清、多。

生:泉水四处流淌。

师:泉水是那么清澈丰盈。师引读第二段,生补词。

师:作者听的时候在看,看的时候在听。写的时候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揉合在一起写的。让我们一起边听边赏。

师生齐读第2段。

(二)学习第四段:

师:就这样听着泉水,踏着钟声,我们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

师配乐范读第4段,课件出示第4段内容。

师(板书“聆听”):聆听是怎样的听?

生:用心听。

生:静静地听。

生:仔细地听。

师:让我们也来用心地、仔细地、静静地听听泉水的声音吧!

(播放泉声,学生闭眼静听。)

师:同学们听得这么仔细,一定辨识了不少的泉声。把你听到的泉声美美地说给同桌听,说说你们都听到些什么?

(同桌互说。)

师:把你听到的美妙的声音和大家分享分享。

生:我听到瀑布的声音,很有气势。

生:我听到叮咚叮咚的声音。

生:我听到小溪的声音,有交错流泻的感觉。

生:我听到小河的声音,他忽快忽慢,忽急忽缓。

生:闭上眼睛听泉声,感觉很舒服,想起第二段的一个词语“清纯悦耳”。

课件出示第四段中的3、4句。师引读前半句,生接读后半句。

师:读了这句话,请你用一个字说感受。

生:美。

师:赶快读一读这四个句子,去发现发现美感受感受美。

师:谁最先发现了美。

生:那象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是那样柔和。

师:想到柔美。课前听到的小提琴声仿佛又回到我们的耳旁。(放小提琴曲)

师:这声音有什么特点。

生:柔美。

生:优美。

师:伴着这柔美的声音读读课文。

指名配乐读,师起头生齐读。

师:还有那种泉声回荡在你耳旁?

生:像琵琶样的声音很清脆。

师:你的声音很清脆,用你的声音读一读。

师:还有那种泉声你想读读看?

生:大提琴的声音好听,我想读一读。(生读。)

生:那象铜管的声音很好听。

师: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就是飞瀑流入深潭的景象。用词形容一下。

生:壮观。

师生齐读。师小结板书“品味”。

师:看来同学们都品出了泉水的美。课文的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美的,读读四句话,一块读读看。

生读四个排比句。

师:作者通过怎样的方法写出泉声?

生:把泉声写细,写成乐器的声音。

师:具体说一说。

生:第一种把泉声比作小提琴。

师:这是在打比方。其他的三种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互说。)

师:作者通过打比方的方法把泉声写细了。还有什么方法?

生:排比句式。

师:排比句式有什么特点?

生:每一句都是相似的。

生:每一句都有相同的地方。

师:排列的句式一样的。排列得很整齐,读起来感觉更好。

(分男女声读排比句,女生读那象,男生接后半句。)

师:用朗读读出各种声音的特点。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看。(师指名读)

师:读得多流利啊!大家把掌声送给他。(生鼓掌)还要注意些什么?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生:我建议小提琴的声音读得更轻更柔一些。

生:琵琶的声音读得更清脆一点。

指名读后全班分角色读,一二句女生读,三四句全班读。

师:鼎湖山就像一只神奇的手,调弄出不同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课件出示第4句),请你读一读,然后写一写你的感受。

师:此刻——

生:此刻我眼前的山泉仿佛在联欢,在唱一支美妙的歌。

师:此刻——

生:此刻我眼前的山泉美丽而宁静。

生:此刻我眼前的山泉就是一群欢快活泼的孩子。

生:此刻我眼前的山泉象音乐的指挥官,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生:此刻我眼前的山泉象一幅美丽的画。

四、小结,交代任务

师:下一课我们将进一步研讨泉水与水、树的关系。我用作家谢大光的话结束本课。(师深情吟诵片断,课件同步出示。)

《鼎湖山听泉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