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8 10:46:16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渔歌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渔歌子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通过写景赞美渔家生活情趣的词。着意描绘了秀丽的水乡风光,远山青翠,白鹭高飞,桃花火红,意境优美而深入活泼,富于诗情画意,充分表达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山光水色中悠闲而自由的生活乐趣。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理解课题

1观看录像《渔歌子》,先向学生交代学习任务,然后简介作者,理解诗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了解下文的兴趣。(板书课题:渔歌子,齐读一遍课题)。

张志和,初名龟龄,字子同,自号‘玄真子’,婺州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叟”,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己隐居的生活。

(对于本首词的作者要详细了解,更能体会词的内在深意,继而为体会诗人的人生志趣铺垫。先给学生交流作者生平的时间,然后教师补充。这样才会使学生查找资料的愿望长久保持下去。)

2听《渔歌子》课件录音,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诗在表达上不太一样)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读这首词,边读边想象这首词都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引导学生关注词中描写的景物,为想象画面做准备。)

3.出示图象: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微风、细雨,这使一幅多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示这一幅春的画面吗?

(发展语言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借助这些词汇所展示的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既接受古代汉语的熏陶,有发展现代语言,一举两得。)

4、小组交流,教师小结。(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有感情朗读《渔歌子》,,再入意境。

【自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技巧和方法,这也体现了对学生学法上的辅导,让学生掌握读诗的方法以形成自学能力。】

2、指导朗读,想象画面。(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3、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4、学生有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根据诗意加以配乐,体会古诗意境,创作画面或者创意表演。(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1)唱支歌来表达。

(2)跳支舞。

(3)画一幅画。

渔歌子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鳜、箬、蓑”。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查资料、看注释的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词所展现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内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1、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感受词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意思,背诵《渔歌子》。

教学难点:体会词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在平时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如:《春晓》、《咏柳》、《早春》、《晚春》等。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天所学的这首古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是不一样的?这是一首——词。什么是词呢?【课件出示】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渔歌子》。(板书题目)

3、解题:渔歌子,词牌名,也是题目,其意思是渔夫捕鱼时哼唱的歌曲。

4、了解诗人及背景: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师补充,最后【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

(一)、【课件出示古诗并范读】

(二)、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1、学生自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的读音)

2、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词中的读音。(塞:sai sai se )

(三)、检查指导朗诵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名都词,师生正音。

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4、全班齐读。

(四)、读中想象,理解词意。

1、学生默读,思考:这首词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物?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板书)

2、指名反馈学习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聆听,闭目想象画面。交流:学生结合插图口述自己想象到得画面。

4、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1)、学生交流自己理解的诗句及不懂得地方。

(2)、教师相机指导,指名说说词意。

(3)、教师归纳,【课件出示】词意。

(五)、探究质疑,领悟情感。

1、这首词中的渔翁为什么在这样的雨天还不想回家呢?词中的'渔翁到底指的是谁?(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小结)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引导,【课件出示】诗人的思想感情)

3、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江雪》【课件出示古诗】,这首诗中的渔翁与这首词中的渔翁有什么异同?两位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样吗?(不愿;不舍)

三、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1、诗是作者的心声,我们可以从诗的字里行间感悟诗人的内心情感。现在,请大家带着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江南春色的赞美之情,在美妙的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诵——《渔歌子》。< ……此处隐藏22233个字……>

必做题:

背熟《渔歌子》,并默写一次。

选做题:

1 、收集有关“江南美景”的诗。

2 、请你为这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

(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附录:

1、(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花朵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

2、讨论交流,描述画面。

谁来说说,你读着读着,看到了什么?横看成岭侧成锋(读好让你看到画面的那句诗)用杜甫的话说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读)西塞山前春意浓,千朵万朵压枝低。(读)水中闷得很,它们要出来透透气。(读)这细雨如丝如线,轻轻的,柔柔的。(读)真有意思,真悠闲。(读)你们看到的画面真美。让我们带着这“美”把这首词朗读一次

a、我看到绿绿的西塞山。

b、我看到一群白鹭从空中飞过,还边飞边叫呢。

c、我看到桃花盛开。在山前绽放笑脸。柳条在风中舞蹈。d我看到一条条肥肥的鳜鱼不时的从水中跃起。

e、我看到空中飘下了毛毛细雨。f我看见一个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绿色的蓑衣的'人正在钓鱼。

3、抓住诗眼,体会诗旨。

你对“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是啊,吹面不寒杨柳风。仅仅是因为风小雨小,不用回去吗?

a、这么一点风一点雨,不用回去。

b、这点毛毛细雨根本没什么关系。还穿着绿蓑衣呢。

c、这里的景色这么好。它舍不得回去。

4、借助课件,升华情感。

是的,你们看。苍翠的山,清澈的水,粉红的桃花,雪白的鸥鹭,肥嫩的鳜鱼,有山,有水,有花,有鱼,有柔柔的风,有细细的雨,怎一个“美”字了得?这里没尘世的烦恼,没有世俗的喧嚣。只有安静宜人的幽境,只有秀美迷人的景致!张志和戴着青色的斗笠,披着绿色的蓑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多么悠然快活,多么自在逍遥!怎么舍得回去呢!所以他情不自禁的吟出:《渔歌子》学生齐读《渔歌子》。

渔歌子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两首词的词意。

3、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的意境。

教学重点:

理解词意。

教学难点:

领悟词的意境。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如梦令)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重难点

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指名学生唱歌)

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如梦令》和我们学过的古代诗歌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那么,什么叫做词呢?关于词的知识你知道多少?(什么叫词牌?2、词怎样进行分类的?)

《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介绍作者

三、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1、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停顿节奏。

2、按照停顿反复朗读。

3、借助课文的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的理解本首词的内容。

问题提示: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词人的一次郊游)

(2)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不是,“常记”)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夏天,“藕花深处”)

(4)她是一个人去的吗?(不是,“争渡”)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

(5)为什么会误入?(“沉醉”)既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不行,因为“日暮”)

(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4、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处才发觉。尽管这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寻找归路。怎么渡怎么渡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越,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鸣叫起来,扑腾腾飞起来,这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情趣横生的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夕阳的余晖,清清的池塘,娇美的荷花,惊飞的鸥鹭,争渡的船只……这幅画面美不美?请你边读边想象画面。

5、古人说:诗言志。意思就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表达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悦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四、背诵、默写整首词。

板书:

如梦令

日暮沉醉爱生活

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鸥鹭爱自然

第二课时

(渔歌子)

教学要求: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唐宋名家名词导入本课学习

2、《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简介作者)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2、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3、自读词,提出疑问。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2、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四、总结升华

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作业:背诵并默写两首词

板书设计:

白鹭飞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热爱大自然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