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重》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7 20:21:25
《有多重》教学设计15篇

《有多重》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多重》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多重》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理解“1千克=1000克”,学会简单的换算。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操作过程,养成热情参与、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克和千克,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来进行感知;尤其重视了对学生估重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64人,是大实验班,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增加了难度。但由于平时学生小组活动开展得多,这就为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就质量知识而言,学生平时虽然听得多,但普遍缺乏亲身体验,仅停留于物体间轻重的比较层面上,对具体质量没有感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交流。

(1)汇报:课前,同学们收集了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信息,说说你的调查信息。

(教师解释:购物的时候,商品的好坏叫做质量;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也叫做质量。板书:质量)

(2)启发:你有什么发现呢?

(3)互补:①有的用千克,有的用克,还有用公斤、斤作为单位的;②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

2、揭题

千克和克是国际通用的两个质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们。

(评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自然激发对知识的探究欲望。教师还注意到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引入“质量”这一名词。)

(二)自主求知

1、交流自学收获,获取基础知识。

(1)出示:自学引导题(实物展台)。

①你能找到重1千克和1克的物体吗?

②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③你知道怎样用字母表示千克和克吗?

(2)互学。

①通过观察包装袋,我知道了1袋盐重500克,2袋盐正好重1千克。通过询问父母,我知道了1枚2分硬币正好重1克。(选择学生的调查结果适当板书)

②通过看书,我知道了1千克=1000克。

(质疑:1千克里面有多少个1克?多少个1克才相当于1个1千克?)

③通过看书,我知道了千克可以记作“kg”,克可以记作“g”。

(教师教读→学生练写→用字母表示关系式)

(评析以自学引导题为主线,通过对课前自学的反馈,使学生对千克和克的基本知识点初步了解,为下面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奠定了基础。这三个问题,指向明确,便于学生利用课本进行自学,克服了学生预习时的盲目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独立实践体验,初步建立概念。

(1)掂一掂:掂两袋盐,感受1千克的实际质量;掂1枚2分硬币,感受1克的实际质量。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约重1千克?哪些物体约重1克?

(3)评一评:其他物体是否约重1千克或1克?(对应板书)

3、小组实践体验,明晰质量概念。

(1)质疑:要想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怎么办?

(2)(实物展台)出示各种秤的图片:台秤、天平、电子秤、弹簧秤、磅秤。

(3)询问:你们用过天平和台秤吗?

(4)互补。

①天平称较轻物体,台秤称较重物体。

②天平: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指针指中间,两边才平衡。

③台秤:1大格表示1千克,1小格表示100克。(说明:均为8千克台秤)

(5)(实物展台)出示活动报告单:

估一估、称一称

①( )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② 一枝铅笔 一本字典 50颗花生 一个土豆

我的估计

称量结果

教师说明活动要求:先请同学们估一估每种物品的质量,再称一称,称量时大家要互相帮助,小组长要让每一个同学都有称的机会,称完后及时做好记录。

③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④请1组学生上台,(实物展台)展示4人活动报告;组织学生互评。(a?贝蠹叶晕颐堑谋ǜ嬗惺裁纯捶??b?蹦奈煌?学估计得比较接近?c?彼?们的称量结果准确吗?d?蔽?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

(评析从个体体验到小组活动,活动组织颇具匠心,先悉心体会1千克和1克,再进行小组间的操作与交流。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议一议”的活动中自主获得对质量的理解和感悟。这看似繁多的活动内容,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调控下进行得有条不紊,体现了质量概念建立的层次性和递进性。这是一个成功的活动组织案例。)

(三)总结回顾

1、阅读:教师引导学生看书。

2、交流: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3、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的吗?

4、评价:哪些同学表现得最好?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呢?

(评析总结过程不仅注重了对知识的整合,也注重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为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提醒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树立对待学习的正确情感与态度。本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均能克服数学教学中的非数学活动倾向,有效地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了监控,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性引导到数学活动中去,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情感的和社会性的发展。)

(四)运用拓展

1、第20页第1题:

(1)独立尝试填写;

(2)反馈。(这两个台秤有什么不同?)

2、第20页第2题: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实物展台)填写合适的质量单位。(图片)

(1)一个乒乓球重1();

(2)一袋洗衣粉重1();

(3)1管牙膏重100();

(4)一个小朋友重23()。

4、(机动)想一想:1千克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1)独立思考。

……此处隐藏20370个字…… 一块橡皮的质量是8( )

小明体重35( ) 码头停泊的货轮能载货10( )。

2、单位换算

8吨=( )千克 3吨500千克=( )千克

6000千克=( )吨 1吨—100千克=( )千克

3、改错题。

早晨,我喝了一杯150吨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吨重的书包向学校跑去。在路上,一辆大卡车满载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驶而过,把我吓了一跳!

师:听了这则日记,你们为什么笑了?

4、拓展应用

有5台机器的重量分别是700千克、800千克、900千克、800千克、400千克,如果要用一辆载重量是2吨的卡车来运,可以怎么装货?

(1)小组内讨论。

(2)全班交流,选出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教学反思:

一、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要勇敢地从教科书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在教学“吨” 这个单位时,由于“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远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物。例如:通过分小组提桶装矿泉水的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来感知体验一吨。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就是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

二、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其重要的学习方式

根据课改精神,现在比较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提一提、算一算、举一举、理一理等方式逐步感受1吨的重量。同时,在各环节中,我重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分目标中,都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同时国外(诸如: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将解决问题列为重要目标。由此可见,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为了不断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练习阶段,特别设计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如在练习中我设计了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在拓展应用的练习中,更体现了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体会对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数学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发挥威力。这集基础性、应用性、趣味性、开放性相结合的数学问题,不但巩固了简单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参与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必须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胜任社会的需要。

《有多重》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吨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上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千克、克两个质量单位,那同学们能告诉我你对这两个质量单位有哪些了解呢?我们还知道了自己 的体重,动物园的小象贝贝想让大家猜猜它的`体重,同学们能猜出来吗?

二、新授。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我们以前学过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如果要计算一头大象有多重,要知道一艘轮船能装多重的货物,用千克和克做单位就会感到不太方便,所以人们又规定了一个比较大的重量单位吨。

2、感知吨。

(1)请一位体重为25千克的学生,再请一位学生背一背这位学生,感知25千克有多重。

(2)想象1吨。一位同学重25千克,多少名同学的体重之和为1吨。

(3)想一想1吨与40名25千克重的同学的体重一样吗?

3、看一看,算一算。

(1)一头水牛重350千克,3头水牛大约1吨重。

(2)一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大约重1吨.

(3) 一袋面粉约重5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吨.

(4) 我们每人大约重25千克,40人大约重1吨.

(5)吨的国际单位符号是t

4、简单的换算。

(1)10个100千克是多重呢?10个100千克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吨 =1000千克 1t = 1000 kg

1千克=1000克 1kg= 1000 g

(2)观察吨、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进率都为1000)

(3)我们知道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后,你们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吗?

5吨= ( )千克 8000千克= ( )吨

5、 说一说。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如第1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6吨=( )千克 9吨=( )千克

4000千克=( )吨 27000千克=( )吨

2、曹冲称象。

第几次 1 2 3 4 5 6 7 8

质量╱千克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

船上的石头称了8次才称完,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

四、作业。

书上第22页的第2题。

思路:估计重量引出1吨概念的必要性寻找1吨的参照物确定不同物体重量单位重量单位间的换算

《《有多重》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