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7 12:41:07
《送别》教学设计

《送别》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别》教学设计 ,欢迎大家分享。

《送别》教学设计 1

此系苏教版教材中的一篇选文,我这里姑且越界、跨刀了。碎拆七宝楼台,肢解诗意文本,是耶?非耶?

1.这一折莺莺内心有哪些愁怨?

缱绻难离(才了了相思又要分离)

[滚绣球]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衷肠难诉(别宴上有情难表)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后句写张生还是小姐可以讨论,学界看法不同。)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们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行旅难伴(对张生羁旅劳顿的牵挂与无可奈何)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前途难卜(对二人婚姻前途的忧虑)

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别恨难平(分别后的失魂落魄)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2.作者又是如何表现这些愁怨的?

以形传情

[小梁州]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三煞]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滚绣球]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幺篇]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以景明情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以典寓情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宋某妓《鹧鸪天》:“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满庭芳]若不是酒席间子母们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举案齐眉,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爱。出自《后汉书·梁鸿传》。望夫石系古迹名。各地多有,均属民间传说,谓妇人伫立望夫日久化而为石。)

[朝天子]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苏轼《满庭芳》用《庄子·则阳》)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东晋王嘉《拾遗记》:“薛灵芸选入宫时,别父母,以玉壶承泪,壶即红色。”白居易《琵琶行》。刘禹锡《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当时成语,见《秋胡戏妻》。秦观《鹧鸪天》。)

以拟写情

[四煞]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收尾]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以直抒情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3.莺莺一面说:“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一面说考取功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两者是不是矛盾的?如何理解?

①不矛盾。

②崔莺莺是相国之女,名门之后,崔氏为唐代世族,强调“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并非完全排斥功名。全剧最终张生高中,大团圆结局。只是两者相权,一轻一重,有取有舍而已。

③“夫荣妻贵”为当时成语。反用其意谓当以夫妇恩情为重,世俗功名为轻。

板书:

缱绻难离 以形传情

衷肠难诉 愁 以景明情

行旅难伴 以典寓情

前途难卜 怨 以拟写情

别恨难平 以直抒情

《送别》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主题文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会课文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课文中的四字成语和常用语。

2.感悟文本主题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李白的几首离别诗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水的诗歌文化。

3.培养言语品质

在四字成语或常用语的感情朗读中唤起鲜明意象。

围绕“依依惜别”的感情去发现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性。

在模仿迁移表达和想象表达中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和审美感受。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词语,指导朗读(幻灯片底色为插图景物,便于图文对照)

烟雾迷蒙俯临长江杨柳依依依依惜别脍炙人口浩浩荡荡

繁花似锦飞檐凌空沙鸥点点按捺不住誉满天下永世不绝

1.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一个词语,学生模仿朗读对应的词语,要读出画面、语气和情感。

(二)诗文对照初步朗读感知

1.课前板书:黄鹤楼送别,朗读课题,读出感情。指出课文特点,板书:文包诗

出示李白写的送 ……此处隐藏35653个字……到的是什么呢?“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在莺莺眼里,霜林之所以醉,是由离人的血泪染红的。由此可看出,莺莺读到的是离愁,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也因此读到了莺莺因离别而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2、朗读《滚绣球》一曲,找出描写了哪些景物,并体会主人公的情感?

景物是:垂柳长条,疏林斜晖,迍迍行的马,快快随的车。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诗经》中有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折柳送行取其依依之态,寄托眷眷之情,同时“柳”“留”同音,折柳赠人有挽留之意,所以“杨柳”在古诗文中是惜别的意象。

“柳丝系马,疏林挂斜晖”作者在这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了柳条,因不舍而系住要远行的马,疏林也挂住斜阳而让时间过得慢些。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吗?

王安石曾经说过“以我之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比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平静的春夜中,一声玉笛吹得诗人陷入乡思的愁绪之中,究竟是玉笛之声有如此神奇的魔力呢?还是客居洛城的游子们有如此之心情呢?不用问,当然是诗人有深蕴的故园之思,一经笛声的触发,便不可收拾,顿时使得洛也就变成了思乡的愁城。“柳丝系马,疏林挂斜晖”这些景都是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之情引发出来的,更形象地表现出了莺莺的离愁别绪。作者就是这样因景生情,由情及景地表现了莺莺在送别路上的痛苦心情。

(二)长亭饯别

环境一变,情随境转,杯盘酒菜都供传情,从广义上来说,这些环境和事物都是作者借以表达莺莺情感的“景”。朗读这一部分,找出寄托莺莺情感的人和物。

“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暖融融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可以看出莺莺对离别的愁极恨极。

供莺莺传情的人是张生,莺莺所看到的张生是“委屈难言”的。正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样,在诗人的眼中,远在家乡的亲人在登高思念客居他乡的自己,这样移情于他人,更加突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本文也是采用了这样的手法,通过写莺莺眼里的张生来写莺莺自己的委屈难言,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蜗角虚名”的恨。

(三)临行叮嘱

只剩他俩和红娘,境变景变情又一变,离愁别绪又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本节直抒胸臆,千叮万嘱。

(四)极目远送

1、朗读《一煞》,找出景物特点,体会人物情感。

景是: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和《端正好》当中的清晨景色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冷。

在这样的背景下,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发出“夕阳古道无人语”的感叹,这种感叹应与柳永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样,是在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是“除却天边月,无人知”的孤独与寂寞。

2、正当万物无语,莺莺极目远送之时,却传来了马的叫声,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妙处吗?

作者用“无声”和“有声”互相映衬,动静映衬的作用是什么呢?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以“牧马还”的动景与“月明戍楼间”的静景互相映衬,突出边塞宁静和平的氛围。本文则是衬托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

马鸣之处,正是张生所在之地,人已走远,却还在倾听,还在远望。在此画面中,作者所营造的意境就如同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首词以春水喻离愁,借春山表明离愁之远,山在平芜尽处,行人更在春山之外,人渐行渐远,思念之情愈来愈深,由此体会莺莺那种“渐远渐无穷”的离愁。

3、朗读《收尾》,体会作者用什么方法写莺莺的愁?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种手法叫以实写虚。这种手法,我国古代诗人最善长,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水喻愁,愁之多不言而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则把离愁写成刀剪之物,更为生动。贺铸《青玉案》再翻新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季节之景,将弥漫的不尽之愁浮现在眼前。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只恐江中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则和本文用了同一种说法,愁本来是一种情绪,是虚的,而写用车都载不动,使愁有了重量和质感,这样以实写虚,更形象地表现莺莺离愁之重。

作者就是这样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莺莺惜别这种情写得娓婉尽致。

三、富有文采的语言

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这样评价王实甫作品,“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王实甫这种艺术风格,不仅表现在意境的创造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者富有文采的语言。

(一)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人物心理

据统计,王实甫在《西厢记》里运用修辞达36种之多,在“长亭送别”这一折中,尤以夸张突出。

找出夸张手法,体会表现人物什么心理?

1、“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表现在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

2、“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夸张兼用典,形容伤心之至。

3、“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夸张、比喻、对比,以厌酒表现愁苦之极。

4、“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

共同点是将感情寄附于客观事物,借助生动的形象展示人物心理。

(二)融古曲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

1、“碧云天,黄花地”借用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取其秋景凄凉的意境,以烘托离别凄凉的氛围。

2、“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借用苏轼的《满庭芳》,表达莺莺孤寂的心情。

共同特点:以其特有的语意、情味和表达效果与剧中的语境相吻合,增添了文采和表现力。同时,借用而不觉借的痕迹,如同“湖畔明月,柳间微风”一样清新自然。

(三)运用了民间生动的口语。

如《叨叨令》把口语巧妙地结合起来,用一连串排比、重叠,造成音节和音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四、课堂小结

由于王实甫既能熟练地驾驭民间语言,又善于吸取古典诗词的精华为己所用,两者奇妙地结合起来,便形成了既典雅又质朴,既有文采又不废本色的艺术风格。

五、练习巩固

鉴赏张继《枫桥夜泊》的意境。

提示:找出景物→景物共同营造的氛围→寄寓的感情。

六、板书设计

(一)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因景生情

送别路上→ → 痛

由情及景

长亭饯别→ 移情于景→ 恨

临行叮嘱→ 直抒胸臆→ 怕

极目远送→ 化情入景→ 念

(二)富有文采的语言

1、运用多种修辞表现人物心理。

2、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

《《送别》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