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5 08:51:06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理解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3、练习听力,初步理解文章主旨。

4、学习写作宣传标语和解说词。

教学重点:

朗读训练。理解排比、反复修辞手法的样式和作用。写作宣传标语和解说词。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手段:

多媒体powerpoint工作环境暴风影音工作组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教师: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大家都看了吧?今年的春晚节目种类很多,有歌舞、相声、小品、魔术、杂技、手影戏等等,但是准备时间最短,表演效果最好,参加演出的明星阵容最大的一个节目是诗朗诵《温暖2014》,朗诵做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感染力丝毫不亚于歌舞,其震撼力有时更远超过歌舞。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朗诵,来体会一下朗诵这种艺术的魅力,也从整体上感知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安塞腰鼓》。

二、课文朗诵。

1、教师播放《安塞腰鼓》朗读视频。学生感受朗诵的艺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我们从刚才的朗读中是不是感受到了一种奇伟磅礴的气势。这篇文章写得也好,文字给人的感觉是排山倒海而去的,每一个字都如鼓槌一般敲打在我们的心上。下面让我们自己来读一下。

2、学生自由朗读,声音要大,选一段准备展示。

3、学生个别读,教师做点评、指导。

人数控制在3~4人,如没有学生朗读静态段落,教师可进行提示。

(朗读指导内容:四部朗读法:1、大,大而不喊;2、慢,慢而有情;3、快,快而不乱;4、稳,稳而有度。简单解释:大,就是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读出来,这样别人才可能给你指点。大而不喊,不要扯开喉咙,要让听到的人知道你在读课文。慢而有情,要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快而不乱,讲究把文章读熟。稳而有度实际上是前三点之后的总结,是一种效果。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前三步的阅读,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体会,读出的课文,该高的高,该低的低;该快得快,该慢的慢;该高亢的高亢,该低沉的低沉;该欢快的欢快,该悲伤的悲伤。)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指导、训练学生的朗诵。

三、写作手法赏析。

1、教师:朗诵鉴于时间关系我们就练到这里,下去之后要好好训练争取使他成为我们的一个文艺特长。这篇文章读起来如此有气势如此热烈激荡,你觉得作者主要使用了什么样的写发法才达到这种效果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教师讲解排比、反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例如“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本文中它常常是和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例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使用了排比和反复修辞手法的句子。

2、学生在文章勾画,自由发言,相互交流。

3、教师作其他写作手法的归纳,穿插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不做单独归纳。

(归纳内容:比喻句式:a、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b、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对比句式: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拟人句式: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可以得出一些写作上的经验:在写作演讲稿、朗诵词时应该尽量使用短句,使之节奏鲜明,可使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使之气势磅礴。写作时还要注意感情的起伏。只有多种手法共用才能打动人。在进行大场面描写的时候,也应该尽量多的使用排比反复的手法,可铺排气势。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一定的赏析和写作能力。

四、主旨探究。

教师:文章写得如此有气势,并使用了这么多的写作手法,那它想表现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大家先不忙回答,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注意看注意听,从视频中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

1、教师播放视频《安塞腰鼓介绍》,出示问题:

(1)、短片认为安塞腰鼓体现了安塞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安塞腰鼓抒发了表演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看视频,听读,找出相关信息。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明确。

(安塞人的性格:坚定、豪放、坚毅。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热爱土地,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教师:一篇文章的主题是多样的,除了短片中所说的主题外,通常还有以下的几种说法,大家看一看,看那一个符合你的看法,最重要的是要能说出理由。

4、教师出示文章主旨,学生选择。

(1)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2)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3)歌颂阳刚之美。(从表演者的角度分析;一群朴实的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4)告诉我们: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的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

学生自由选择,课后能找出相关的依据。教师选择一至两项略作诠释。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听力,使学生能够准确的筛选有用的信息。了解文章的主旨,懂得一篇文章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启发学生对文章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五、语言运用写作训练

教师:课文的内容就学到这里,现在我们回过头来重新看待安塞腰鼓,它是来自我们西北的一种民间艺术, ……此处隐藏33738个字……,还是具体到句段赏析时再分散处理好?

任:我觉得是分散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要好一些,让词语成为有家的词语、成为句子中、语言中活生生的词语。实际上,我在词语的设计上是想教给学生一种梳理的方法。但最后,还是少了这一环节。

问题四:生活是源还是文学是源

陈:如你所说,对安塞腰鼓你不熟悉,学生也不熟悉。因此你在教后反思中所设想的一次视频的播放的意义和价值似乎不能低估。如何用更好呢?我想把它作为引起和展开教学的核心。我设想:是否可以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样安排教学流程:

(1)引导:看了这一段,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用几个词描述一下。

(2)启发:我们来看一看某某作家的感受,他是怎样描述这种感受的?

(3)体味:反复咏读、品味字、词、句,体味短句、排比、比喻的用处。

(4)运用:现在我们再看一遍视频,想一想,你对这段舞蹈有了哪些更深刻的印象。

(5)表达:想一想,面对这段舞蹈,你会写些什么?你将怎样写?

这样的线索会不会简单一些,会不会节约出一些时间来?

我没有语文教学经验,所以仅仅是一种设想,要请你思考和批评。

任:关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先由具体的现实录像般的视觉感受给大家一个印象,还是在学生自己感悟语言文字产生印象之后,再给学生一个具体的例子予以现身说法?我还是希望:先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本身,将视频放在最后。原因很简单: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先有自己的哈姆雷特是很重要的,一是任何事情必须先有自己的判断,二是避免被先入为主的感性材料所左右,泯灭创造的机会和可能,这更符合语言文字理解的习惯吧!

陈:你的意见很有道理。我也说说我这样考虑的理由,它实际上涉及生活是源还是文学是源的问题。我的考虑是:安塞腰鼓舞蹈艺术是源,这篇作品是流,先有安塞腰鼓这种艺术形式或者艺术活动,然后才有这篇文章,我想的就是先回归本源,而不是首先用文本约束。这样的教学进程就是:直观地回归艺术本身,自己先感受、体悟;然后用文章做参照,体会文章的特色与创造;再回到艺术,提升自己对艺术的感悟和表达。这样,学生将有更大的创造空间,一千个哈姆雷特更容易出现。我个人的感受是,音乐艺术、形象艺术留给人的创造空间比文学艺术留给人的创造空间更大,所以《易系辞上》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当然,这种讨论和实践都可以继续深入。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腰鼓表演我们并不陌生,许多大型文艺晚会里有这类节目,现在就请大家先欣赏一个片段(播放表演片段,约1分钟)。这就是安塞腰鼓,铿锵激越,发聋振聩。请大家再看一看有关的文字介绍。(播放文字资料,片刻后提问)什么是安塞腰鼓?(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学生能概括出一些特点即可)任何文艺形式都是对人生、社会的感受和认识的反映。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与壮阔场景,我们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但安塞腰鼓所蕴涵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下面我们学习《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生花妙笔去描摹一场动人心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韵的。

二、研习课文

(一)速读,整体感知。

1.划分结构层次。

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请说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构思文章的。主体部分又可分为四个层次,请用"||"划出并概括层意。(显示结构图表)

2.划出文中明确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容不得……一股劲!")

3.从句式特点及思想内涵两方面品评这句话。(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

(句式特点:①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安塞腰鼓冲破一切障碍的强大力量。②前后对应,"挣脱"、"冲破"、"撞开"力量急速递增,使人联想到爆发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会变革……)

(二)精读,重点突破。

1.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品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助的。

2.(播放表演片断,配合录音朗读)请概括本段的语言形式特点,并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

(①多用短词短句,简洁有力,清脆响亮;②善用排比,一气呵成,表现气势,渲染形象,节奏鲜明,铿锵有力。)

3.各自放开声音激情朗读,体会语言的节奏和气势。

4.指名朗读,自由评议。

5.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看来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将写形与写意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侧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6.小结:前面我们品读主体部分的第一层次,领略了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了安塞腰鼓的意蕴;又分析学习了由写实到写意的艺术描摹手法。

现在请大家快读其他片断,运用前面学习所得进行赏析,并发表见解。

三、迁移练习

(播放画面)

要求:多角度、多侧面观察(正面、侧面;动态、静态;调动各种感觉手段……)多角度、多侧面联想(由景生情,联系社会,感悟人生);适当运用排比句式;大约200-300字。当堂交流、评讲。

四、布置作业

(一)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

(二)思考课后练习三。

教后记:

1、朗读是与文本接触的开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2、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师生互动,共同探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主动质疑,合作解疑,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学生在多角度、有创意的品味中,拓展思维的空间,加深了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验,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也得到很好的解决。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