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本单元教材的第三篇有关历史人物故事的文章。作者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法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文章的语言形象准确,特别是描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段落,让人仿佛真切的感受到司马迁的当时忍辱负重,坚定写史的决心。此篇文章,应该重点指导学生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启发,在读中积累语言。
设计说明: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读。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用读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读了好几遍课文,体会司马迁的感受以及自己的感受,想象司马迁写《史记》的艰难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抓住“悲愤交加,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几个词来体会司马迁当时所受酷刑对他的影响。让学生抓住“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一定要活,一定要写”感悟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发愤写史的精神。并利用多媒体出示插图,从图中观察,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及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等,看图说话,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实践点的落实,来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最终,记住课文中关键词达到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又能感受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并学会这种理解文章的方法,逐步在以后的阅读中运用。
4、在理解品味语言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发愤”放大、加粗、红色、斜体)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齐读课题。
2、学贵有疑,读了这个课题我有个疑问,发愤是什么意思呢?
3、再次读课题。指导读课题,读出勤奋、努力、振作
4、读到这里你想问什么呢?
司马迁是谁?
《史记》是什么书?
发愤的结果是什么?
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
是的,知道了这些,我们对司马迁这个人,对《史记》这本书,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件事,就会有更深的了解。
二、学习一、二自然段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呢?快速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找到有关内容,用一句话告诉我们。
(1)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
(教师总结:他要把英雄故事记载下来传给后人;他也想当英雄,成就一番事业;英雄能从逆境中站起来。是啊,黄河文化熏陶了他,英雄故事激励着他,所以他要写史书!)
(2)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
(3)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
(因为他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出示: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
同学们,你们已经读懂了(指课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那就是由于黄河文化、古代英雄故事的熏陶,父亲对司马迁的耳濡目染,最重要还是父亲临终前让刻骨铭心的嘱托。(板书:耳濡目染 刻骨铭心)
的确,正是父亲临终嘱托给了他动力,所以他要发愤写《史记》
这就是父亲临终的嘱托,用心去读父亲的话,体会父子分别时的情形。齐读
(4)指名读父亲的话
2、从父亲的话中你能听到什么?
(1)先说在读,指导朗读。
千万不要忘记啊,不要以为父亲只是了自己。他想告诉我们,记住了历史,就是记住了我们的祖辈,记住了我们民族的根啦!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所以司马迁牢记——(引读)
从这里我们知道了他怎样进行写作?第三段有个成语告诉了我们。
专心致志 (板书:专心致志)
2、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意外发生了。 他发生了什么意外?谁能找出来,并读给大家听听。
(1)那你们知道什么叫“横祸”吗?
只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就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这突然来临的灭顶之灾,就是—— “飞来横祸”!(板书:飞来横祸 注意读音heng4)
(2)你能想象到吗,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可能对司马迁动用什么残酷的刑罚呢 ?
据史书记载,司马迁所受的酷刑叫“宫刑”,又叫“腐刑”,在当时被视为奇耻大辱,这种刑法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是在精神痛苦。古往今来的所有的刑罚,都没有腐刑这么残酷的。在司马迁看来,腐刑比死刑要严重多了,因为死刑不过是丢了性命罢了,而腐刑它是对人格有着极大侮辱,让人的觉得生不如死。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勇气走在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
3、课文中有句话写到了司马迁的痛苦,谁来读一读?
学生回答 (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残生!)
(1)用你的心去读,就读这三个词、十二个字。感受这刑法对司马迁的打击!(点击变红:悲愤交加 血浅墙头 了此残生) (板书:悲愤交加 血浅墙头 了此残生)
(2)你能理解司马迁此时的感受吗?你可以先说再读,也可以先读再说。(齐读)
4、背负着痛苦与耻辱的重压,面临着求生与求死的抉择,司马迁该怎么办呢?在书中找出答案!
(1)司马迁选择了生。因为,他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呢?
(出示:“人总是要死的”至“还轻吗?”)齐读
(2)司马迁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 在司马迁看来什么样的死是重于泰山,什么样的死又是轻于鸿毛的呢?(板书: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5、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勉励自己( ……此处隐藏1634个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他那忍辱负重、发愤著作的精神。
五、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课后第四题。
3、复述课文。
4、课外阅读有关司马迁的故事,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与同学交流。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懂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借助资料,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从司马迁身上体会生命的价值。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2、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讲授新课,精读课文。
第二课时:拓展练习,巩固延伸。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司马迁 写史记
2、再读一遍课题,你觉得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比较重要?突出发愤
3、你理解“发愤”吗?
4、指导学生“态度坚决”地读。
5、面对司马迁的“发愤”,你们想问什么?
预设:
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发愤的结果是什么?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司马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悟发愤
(一)感悟“为何发愤”
1、师:同学们,提出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请大家默读1、2自然段,想想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
2、交流:黄河文化的影响,历史故事的感染,受父亲的影响。
3、出示父亲的一段话:
(出示父亲说的话。)这就是父亲临终的嘱托。同学们,用心去读读父亲的话吧,想想父子分别的情形,掂掂临终嘱托的份量。(自由读)
师:同学们,当你用心去读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一幅幅画面。你看,仅一个“临终之时”,就会让我们想到许多许多……昏暗的油灯下,父亲躺在病榻上,他老人家已经……。同学们,他老人家怎么样了啊?
师:这就是父亲临终之时的情形啊,你们再去读这段话,特别关注画横线的部分。(学生自由轻声读)
师: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呀?
师:同学们,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读)
师:泪流满面,拉着儿子的手说。从中我们听到了什么,失望?绝望?这里也有着父亲满心的……
生:希望啊。
生:读。
师: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啊。这是父亲一辈子的愿望,现在成了他最后的愿望。
生:读。
师:千万不要忘记啊。孩子们,不要以为父亲只是了自己。他想告诉我们,记住了历史,就是记住了
我们的祖宗,记住了我们民族的根。人不能没有根啦!
师:让我们一起读这段话,牢记这份临终的嘱托吧。
生:齐读。
师:望着父亲那渐渐合上的双眼,司马迁一定有许多话要对父亲说,他想说什么呢?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借助资料,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从司马迁身上体会生命的价值。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2、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这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司马迁发愤写》。
2、再读一遍课题,你觉得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比较重要?
3、你理解“发愤”吗?可以给它找些近义词吗?
(二)新课
1、那好,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司马迁为写史记是怎样努力的?自己读读1、2自然段,找出表现司马迁勤奋刻苦的句子,做上记号,并在最能体现刻苦 的词语下面做上着重记号。
2、交流(多媒体)两处“受父亲……”“司马迁牢记……”
(提示:“搜集”能否换成“收集”?为什么?)
3、齐读这两处,体会司马迁的勤奋刻苦。
4、小结:从这两句中,我们知道了,司马迁为了能写好《史记》,(板书:勤奋刻苦)做了充分的准备。由司马迁四处游历的求知过程,也让我想到了前不久学的陆游的千古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讲到这儿,我不禁有个疑问,不知大家能否帮我解决,既然这儿写了司马迁如何勤奋刻苦的,那我们的题目不是可以换成司马迁勤奋写《史记》或司马迁努力写《史记》?而为什么用“发愤”呢?还有其他意思么?(还有在逆境中努力,不屈的意思)
6、现在我们就来看第3自然段,了解司马迁在怎样的逆境中怎样发愤的?
7、点名读第3节。
(1)怎样的逆境?理解“飞来横祸”“酷刑”
(2)对于司马迁的遭遇课文中尽用了两句话,后来我上网查找了当时的情况,我们来看一看(多媒体出示资料)
(3)自由读,从这段历史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想说什么?
(诚实善良、刚正不阿、蒙受了不白之冤)
(4)课文中的酷刑也就是这儿讲的“宫刑”,什么是宫刑呢?宫刑是比死刑更为残酷的刑罚,是所有刑罚中最卑贱的一种,虽不致要命,但他让司马迁像太监一样不男不女,它让一个男人失去了做男人的尊严,是一种奇耻大辱。这种耻辱往往令人难以承受,很多人会以死来结束这种耻辱。(多媒体出示)
(5)被处以宫刑后,教师读
(6)看了这段话,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司马迁此时的心情吗?(痛苦、痛不欲生)
8、但是,同学们,此时司马迁能死吗?不能,为什么?你们听,他的耳畔还传来了这样的声音,(范读父亲临终前的话)
9、对呀!写《史记》是父亲的遗愿,更是他的理想和追求。所以这时,他想:“(多媒体出示:想的内容)(自由读)
(1)你能读懂这段话吗?反复读。(死的几种价值)
(2)怎样是“重于泰山”?举例。怎样是“轻于鸿毛”?(举例)“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要轻吗?”怎样死了?
(3)于是,司马迁下定决心:强调“一定”
(4)后来,人们将这句话作为了司马迁的名言:(多媒体出示: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