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6 12:41:17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

2.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在《长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中我们又学习了伟人毛泽东,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我们又领略了毛泽东又是一个平常人,有着和常人一样的情感世界。今天我们继续走近毛泽东,了解和认识工作中的毛泽东。

2、揭示课题

3、质疑,教师归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感受情怀

1.课件出示师生共归纳问题: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4.全班交流。

四、浏览全文,领悟写法

1、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写得详细。因为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这一中心。)

2、你还了解到毛泽东的哪些故事?结合资料汇报。

2、总结:通过这一课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文章。

六、板书设计

28x毛主席在花山

请碾米(详)

在花山劝喝茶(详)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夜以继日)帮推碾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写了毛主席的哪几件事。

2、学习毛主席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领袖的热爱。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文中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

毛主席在花山

2、提问:

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想象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谁?

(写毛主席在花山的事,主人翁是毛主席。)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大意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思考: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三件事:一、请乡亲到他住房附近碾米;二、将同志们经过几道手送来的珍贵茶叶泡给碾米的群众喝;三、毛主席和群众一起碾米。)

2、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读通课文。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自学要求:

⑴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 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⑶ 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 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 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间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毛主席爱护、关心群众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思想感情和工作作风。

2、明确本文中的描写顺序,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为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读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是我们胜利的可*保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还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群众、关心群众、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们听到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传说,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了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此处隐藏1034个字……花山为全中国的解放而夜以继日地操劳,可他心中还时时牵挂着 (学生齐答)。从这三件事中,你们认为毛主席是一位怎样的主席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用笔画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如毛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抓住一两处仔细地体会,相信你们会有属于你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文、操作、思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交流)

(2)交流反馈

a同桌互说(找了什么描写、体会到了什么、怎样体会到的、试着读出感情)

b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着引导说出关心、热爱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等词语或短语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3)质疑问难,重点引出课文最后一句话“一位老人细细端详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过。在哪儿呢?’”的理解。(积累表示看的词语:端详、注视……)

(设计意图:“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而且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找到相应的语句体会都会有话可说,较易收获成功的体验。由于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略读课文,在有限的时间内一人要想把全文的内容都体会是不大可能的,所以要求学抓住印象深刻的一两处体会,当然如果能力强多体会几处则更好;“涓涓细流汇成小溪”,全班同学各自的体会综合起来应该是可以覆盖全文的。)

5、总结全文,体味写法

(1)这三件事让我们认识了 毛泽东主席(学生齐答)。

(2)学完全文后,你发现了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吗?(引导说出)

a以典型事例写人

b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写人

c明确三件事间的关系(感情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设计意图:填空让学生明确通过本文的学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主席,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写法特点让学生自己感悟、发现、总结,让学明确写人的一些方法,为今后习作打下基础。)

6、阅读拓展,练习提高

(1)有关毛主席的故事还许多许多,课后想办法找来读读知道得会更多。

(2)运用本文写人的方法试着写一个自己最想写的人。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故此,我们不仅要用好这个例子,而且很有必要把学生引向广阔的学习,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学练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读课文里出现的二会字。

2、从叙述毛主席的三件事中,体会到毛主席关心、爱护群众,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思想品质。

3、体会文章的记叙顺序对表达思想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知道我们国家的哪些领导人?知道他们的哪些事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也是关于国家领导人的事。读题目,根据题目提问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认读课文出现的二会字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2、学生发言汇报后,到黑板上板书。

3、老师有意识地把顺序打乱,提醒学生观察和思考:

这样的排列顺序是否和课文一样?这样排列可以吗?为什么?

4、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这是一篇通过写事表达人物品质的文章,它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写作顺序对表达思想品质有一个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明白:写作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四、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你从课文记叙的三件事中体会到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

2、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关心、爱护群众,和群众同甘共苦。

五、课外拓展

体会用具体事例反映人物品质的写法。

1、提供《彭老总拒游北海》、《周总理雨夜借书》给学生阅读。

2、让学生分析这三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现人物的品质有什么异同?

六、作业

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来写一篇作文。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用具体时间和细节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平等待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

  重点:体会毛主席与警卫员和乡亲们的谈话内容。

难点:学习用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法:读中感悟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搜集相关资料及课件。

流程: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忆脑海中主席形象,汇报搜集的资料。

二、整体把握,感知事件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把事件概括地批注在书上。

3.重点阅读,品味文章主席对人民的热情、深情。

(1)首先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接下来相互交流所画的句子,讨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体会;最后,在班级展开交流。

(2)在引导学生体会上述五处句子时,要把体会和朗读结合起来,做到默读中体会,用朗读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表达情感。

4.玩味细节,丰富主席高大形象。

(1)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以后,让学生再读课文。

(2)找一找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进行朗读,展开想象。

5.深情朗读,表达对毛主席的敬意。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地方,自由朗读,读出感情。

(2)指名读

(3)接替读

(4)分角色读

(5)全班气度课文结尾的一段

6.回顾阅读,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1)启发学生,读完了课文,我们再回头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叙述的三件事是否能调换顺序,为什么?你从本文中还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3)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小结。

三、积累内化:

1.把读课文后获得的启迪或感受写下来。可以写在课文旁,也可以写在另外的笔记上。

2.把文中新出现的词语抄写在“自选词句”栏中。

四、迁移练习

1.识字练习,连写课后13个生字。

2.抄写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3.小练笔,写一个事来反映人物。

4.实践活动:

(1)课外阅读毛主席的其他故事。

(2)选取课文中的某一个场面,编写成小品演一演。

板书:

1.毛主席在花山

总起:夜以继日操劳

分述: 把群众请回来 热爱群众 群众永远

送茶水 关心群众 记心中

和群众交谈推碾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