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春江花月夜》词带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精讲引思
1、(课前)集体背一首古诗。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
2、(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播放<>)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
2、复习古诗学法
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① 知诗人,解诗题。
② 抓字眼,晓诗意。
③ 入诗境,悟诗情。
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知诗人,解诗题)(学生回答的内容略;师生互动)
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合作完成)(师生互动结合课件)(抓字眼,晓诗意)
① 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学生回答的问题略)
② 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③ 读全诗。
④ 完整地说说诗意。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并能当堂成诵。
2、了解诗人游园所见所感,体会诗句用词的精妙并学习古人做诗的反复推敲。
3、揣摩诗句所蕴含的情感,感悟诗歌包含的哲理与启示。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诗句用词的精妙,感悟诗歌包蕴的哲理与启示。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1、师生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背诵古诗。
2、师:同学们积累了许多的诗歌。古诗可以读、吟、唱、咏,关键在古诗的每一个字都是推敲出来的精华。那我们就来读读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和《寻隐者不遇》,体会在他身上发生的推敲的故事。师指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注意五言诗的节奏。
3、师:贾岛的两首诗是都是写不遇的。老师补充(课件出示)一些写不遇的诗文题目。为什么他们要把这些不遇记下来呢?看来,这不遇中肯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二、导入新课,通读全诗,指导朗读
1、师:雨过天晴,让我们跟着宋朝的诗人叶绍翁一起来——游园,在游园的路上推敲推敲这个——不值。师板书课题,生解释“不值”即“不遇”。
2、师指导朗读,生自己试读,谈朗读心得,教师及时指导。
3、指生再读,齐读。
三、整体感知,了解“相遇”内容
1、自读基础上,师引导学生找出诗人游园所遇的事物:苍苔、柴扉、红杏。
2、师指导学生分别谈对于“柴扉”“苍苔”和“红杏”的认识。
(1)生谈柴扉: 穷困,简陋,简单。读出这扇门的特别。
(2)生谈苍苔:绿色的小植物,将春天的生命唤醒了。读出苍苔的绿。
(3)生谈红杏:美丽,早春开花。师补充部分古人描写赞美红杏的诗句。
(生齐读最后一句。)
3、师小结,配乐,生齐读。
四、细读品味,体会用词和情感
1、师:我们对这些普通的景物赋予了怎样的感情?从这首诗中哪个字的字形看出来? 生:“怜”字。师板书。
2、引导学生体会“印”字体现得对苍苔的怜爱
3、引导体会“扣”字,对比“敲”字,体会对柴扉的怜爱。
4、学生谈“出”和“关”、“ 一枝”和“满园”的用词,对比“出”和“遮”字的用法,体会对“一枝红杏”的怜爱之情。
5、指一个学生扮红杏,其他学生扮关在园内的花草,和红杏对话。
6、师扮园主人,生扮诗人,和园主人对话,谈游园的见闻感受。
7、师总结提升:我们想象园子有多美,园子就有多美,想象园子怎么热闹,园子就怎么热闹。这些都源于那一枝红杏。我们明白了,心有多大,园子就有——多大。一切全凭我们的心啊!(老师和生齐读整首诗。)
五、拓展阅读,品悟哲理
1、师: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所以我还有必要非要进园子内不可吗?我还有必要非要见园主人不可吗?为什么?
生:诗人已经知道园子里春意盎然,所以没有必要见园主人了。
师:我们明白了,原来这么多的不遇,是因为不遇中,已经获得了最美的精神享受。 师:所以不遇中有——
生:遇。不遇中有遇。 师板书
师: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课题——
生:游园不值。 师:游园虽不值,但不值就是——生:值。
2、师:那就让我们荡起欢快的双桨,唱起来吧。
(师生把《游园不值》填进《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中齐唱。)
【教材分析】
这首久享盛名的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和怜春惜春的情怀,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使人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3一、激情导入:
1.歌曲欣赏:(课件播放)
现在正是春天,美丽的春天总是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在这个百花争艳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歌《春天在哪里》,好不好?
2.引入:
< ……此处隐藏13064个字……象一下:我们仿佛也和诗人一起站在园外,看到那伸出墙的一枝红杏,不禁想到了园内的春景……你能描述一下那园内会是怎样的美景吗?(3)看到一枝红杏,想起满园春色,这时诗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惊喜、快慰)诗人可能还会想到什么,还会说什么?
引导:红杏为什么能“出”墙?高墙大门关不住出墙的红杏,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3.点题解疑,升华情感。
现在,我们知道了题目“游园不值”的意思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值”是“遇到”的意思。这首诗赞美了春天里一切蓬勃向上的事物,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径、俱、晓、苍、苔、扣。
2.指导写字。
(1)观察记忆字形。
这几个字都较易写,可以自学,用拆分部件的方法记忆字形。
(2)写字。
左右结构的字左边的偏旁写得窄一些,右边写得稍舒展。写时,教师巡视,看学生是否写正确,及时纠错。“俱”注意右边的笔画。“晓”字,有的学生可能会把“晓”的右边多加一点,要及时纠正过来。提醒学生写字的姿势,继续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1.互相交流收集到的写春天的古诗,读这些古诗,自主积累。
2.读一读: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板书: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11一、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可谓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有声有色,别具特色,能把学生带入诗中的情境,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诗歌具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一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可引导学生重点品味这句诗的意味深长。
二、设计理念:
追求情感的课堂追求感悟的课堂追求对话的课堂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2)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话、感悟,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披文入情,感受诗文的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能力目标:
(1)“以读为本”,“以对话交流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
(2)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以读为本”,“以对话交流为主线”,通过对话、感悟,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2、难点:反复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披文入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想法,读出自己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游园不值》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课始激情,围绕“不遇”导入新课。
1、出示《题李凝幽居》——贾岛,引出推敲的典故。
2、出示诗题《寻隐者不遇》、《寻陆鸿渐不遇》、《寻西山隐者不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感受“不遇”的美丽。
一、回忆旧知,进入新课的情境。
1、全班朗读《题李凝幽居》——贾岛。复述“推敲”的典故。
2、读《寻隐者不遇》,读有关“不遇”的诗题,初步感受“不遇”的美丽。
从课题入手,假以耳熟能详的“推敲”的典故,围绕着“不遇”这个主题自然地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为下一步的情感深化作了充分的预热,也较好地渗透了人文性的教育。在这种融融的文化氛围中,学生似乎已隐约触摸到课文跳动的脉搏,感悟文本的心境已悄然进入状态——
二、解诗题,知作者,初读全诗。
1、介绍诗人。
2、读题目,读出停顿。
3、重点理解“值”,理解诗题。
4、师做手势,指导学生读出七言诗的节奏。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12一.揭题,介绍作者
1、春天是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用饱含深情的语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春天的诗。板书课题《游园不值》。
3、解题: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4、介绍作者
二.讲评诗歌
1.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
2、师示范朗读。
3、生随师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4、借助课本上的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5、字词质、释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6、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7、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三.深化理解,体会意境。
1、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4人组讨论)
(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
2、作者在文中借一支红杏来烘染满园春色,可谓构思奇特,耐人寻味。再读诗文,你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受呢?(对春天的喜爱)并将诗中的内容通过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各自据诗意画画)
3、交流:投影学生的画,师生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