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学总结

时间:2024-03-26 10:41:49
有关小班教学总结四篇

有关小班教学总结四篇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学总结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学总结 篇1

从蝉声鸣叫的夏季,到新年的钟声敲响,时间在流逝,一个学期的工作在不知不觉中又接近了尾声。回顾这半年的工作历程,看到今天孩子们取得的进步,心中感慨不已,更多的是充满了甜蜜。

一、教学工作: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三句话是我们的工作总目标。记得刚开学的时候,27个在家娇生惯养的宝贝们在一片哭喊声中组合起来,成了现在小二班这个新的集体,这些孩子由于对环境的不熟悉,不免产生抗拒抵触的情绪。为了使这些孩子尽快地适应集体生活,我们按照《新纲要》精神为指引,融合本园的服务宗旨,从家访等方面入手,及时了解孩子的不同性格,用不同方法对孩子进行安抚、稳定,在我们像妈妈般的关爱下,很快,孩子们一个个喜欢上幼儿园了。我们正常的主题活动如期得以开展。要使这些宝贝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艰巨的工作还等着我们去完成。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接触,我们发现这些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他们不会吃饭、挑食、偏食;不会大小便;不会睡觉,甚至不睡觉,我们三位老师,在学期初的第一个月,没吃过一餐“好”饭,没有休息过半天,整天都泡在教室里,从生活的点滴开始,耐心、细心的不断重复、引导。我们及时的看天气为孩子增减衣服、擦汗、喝水、消毒,在多次感冒流行的情况下,我们班一直都能保持满勤,而且在最寒冷的天气里,也能坚持上幼儿园。本学期开展了家长开放日活动,20xx年元旦文艺汇演,使小朋友的身心等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家园共育的两项活动中,孩子们认真地施展了自己的本领,他们完全通过自己的能力向父母交上了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份答卷。在主题活动方面,我们根据小班年龄特点,结合生活常规开展设计了主题活动《可爱的宝贝》、《玩具真好玩》、《香喷喷的食物》、《小汽车呀真漂亮》、《亲亲冬宝贝》其中许多有趣的活动吸引了小朋友。小朋友在玩中学、学中玩,获得了许多知识和快乐,在活动中孩子们建立了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

二、家长工作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教育孩子,家园教育孩子的观念必须同步。为了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了解老师对孩子的一片爱心,从一开学,我们就利用一切机会对各个孩子进行家访,互相交换意见。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了家长们教育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迫切心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不恰当。为此,我们特意开了一次家长会,家长们对教育孩子的方向有了更加具体明确了,他们也更加理解我们的工作了,得到了家长的理解,教育好孩子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另外,为了让父母及时了解班里各种信息,我们认真设计好每一期的家长园地,每周教学活动安排一直都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每半个月的家园联系册,我们也都及时认真填写。通过一个学期的家园互动,我们彼此之间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卫生保健及常规教育

1、卫生保健每天严格按照园里的要求执行各类物品的消毒工作,尽心尽责地进行卫生保健工作。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因为我班幼儿刚入园,所以我班的卫生保健工作一向也较为细致。我们三位老师每天都兢兢业业、细心、耐心的观察记录。如:晨检时注意观察幼儿脸色,幼儿有不舒服现象及时通知家长,因小班幼儿还不能及时的表达需要,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脸色及表情及时了解她的要求。特别在幼儿吃饭方面更是细心照顾,不怕麻烦,引导幼儿吃好吃饱。半年来,我班幼儿基本上都学会了独立吃午饭,养成了良好的进餐习惯。在幼儿喝水方面,家长们也比较关注,每天保证幼儿喝够三杯水。让幼儿明白口渴时应及时补充水分。

2、常规教育

我们十分重视孩子常规的培养。在幼儿入园后不久我们进行了一日常规教育,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如:入厕、洗手喝水、吃饭、午睡等都有秩序的进行。此外,我们还教幼儿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由于我们老师统一要求、统一管理,使我班的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在过去的学期里,也因小的疏忽,造成了几次不愉快的误会,不过这只是过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更加细心;为了让小二班每个孩子快乐地成长,我努力为它奋斗、奉献。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实现这个目标,而且会做得更好、更实!

小班教学总结 篇2

最近,我们班有些小朋友因前几天没来幼儿园,有些常规教育跟不上。入园后,在教室里乱窜乱跑,经常和小朋友争抢玩具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教师尽心的看护,有的孩子有时还是为争玩具和小朋友打架,不细心会碰到别的小朋友。

一天早晨,谢雨辰的奶奶来幼儿园问我:“教师,谁是杨明浩昨日我的孙子说杨明浩打他了,今日也不愿意来园。”就在这时,杨明浩进来了。一进门就说:“教师早”我很自然地和孩子打招呼“杨明浩早”那位家长也迎上去说:“你就是杨明浩你打他了”她指指自我的孙子说。杨明浩先是看了看我,然后又看看那个小朋友,说“我没有打他”。杨明浩妈妈说“杨明浩,你打小朋友了以后可不能这样了。”杨明浩很委屈的说“我没有打他”。看到这,我觉得杨明浩被冤枉了,因为他好几天没来上学,再就是平时他真做错了事,教师批评他都会说以后我不敢了、我听话;但如果冤枉了他,就会据理力争。

针对这件事我做了反思: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孩子故意打人的现象确实不多,通常是玩玩具发生争抢,走路碰撞或者向对方发出玩的邀请的时候发生的误会,导致了有些家长不理解。所以,作为教师应注意多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注意这方面的常规教育,经过儿歌、故事等形式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中,教育孩子们要慢慢走,别乱跑,学会正确的走路,而不是跑路,不推拉小朋友。玩玩具时不争不抢、大家一块分享。再就是多与家长沟通,请家长朋友遇到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要着急、心疼,多理解别人的孩子,了解自我的孩子,不要轻易的冤枉孩子。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不难发现,现有的探讨一般将常规教育看成是班级管理及教育的手段,较多关注其下头的进取意义,但在幼儿园中什么样的常规才算合理,什么样的常规真正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却值得幼儿教师深思。

要去过幼儿园的人必须会看到许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整班幼儿整齐划一的小手放在小腿上坐好;体育游戏开始之前孩子们总是规规矩矩的站好听教师讲解游戏玩法。教师总是夸奖××小朋友,在活动中听指挥、不乱跑;也经常会批评××小朋友老是又跑又跳一点也不安宁。其实正常的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这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从生理上讲,孩子需要跑跑跳跳、喊喊叫叫,不能像大人一样安安静静地坐着。如果我们“强迫”他们规规矩矩,不跑不跳,他们的动作就得不到相应的发展,他们的性格也容易变得忧郁、孤僻、缺乏和别人合作的精神和本事。同时孩子也是在活动中经过和周围事物的接触来认识世界,如果我们总要求孩子老老实实地坐着,他们怎能去真正接触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从而去认识周围事物呢同时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是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而有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如发现幼儿有违反常规的行为便大声喝斥,或当着全体幼儿批评、训斥,使幼儿心理受到极大创伤,久而久之极易使幼儿构成自卑、怯懦的性格,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另外许多教师将常规视为幼儿园教育有效的条件,即认为常规是教育的前提,似乎没有了这个前提,教育效果就不能保证。于是她们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幼儿的常规培养上,使教师的工作重心开始倾斜。

一个幼儿违反了常规,教师就在全班幼儿面前花较长的时间来纠正,使别的孩子也不能进行活动;在进行活动区活动中,玩具没收拾好,教师也要应对全体儿童花很多的时间指错,并强调常规,最终使幼儿真正活动的时间所剩无几。活动中常规的确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幼儿真正的纪律性与自制力来自他(她)对活动的投入而非外部的约束,一味强调常规与纪律,把它当作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无异于本末倒置。值得指出的是在幼儿的常规教育中,孩子们往往得到的是“指示”,如小朋友吃饭不能说话,上课要坐好,平时要听指挥等……孩子们总是在“我说你做”中建立起各项常规,教师的话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圣旨”。孩子们也总是说“如果这样教师会批评的。”难道我们想象中孩子遵守常规的理由就应当是教师会批评吗如果孩子们没有教师的批评就能够做任意的一件事吗这显然是不对的。孩子虽小,但与成人一样同样有自尊心,如果教师只一味地用自我是“教师”这一主角的优越感去压倒、管住孩子,从而使孩子构成一切听从他人的习惯,而没有主见与缺乏创新意识,这显然与新时代所需的人才素质是极不相称的。

小班教学总结 篇3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们班小班小朋友的年龄小见识少知识面窄,好玩、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事物,我抓住这些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时常变化形式多以有趣的游戏或故事来培养幼儿的兴趣。以玩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把知识点融入到游戏中去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对于一些抽像的东西或事物就出示实物教具直观教学。

本学期的大部分活动我都是采取出示教具和实物来进行教学的,以小班幼儿的认知目标,我认为小班幼儿让幼儿直接通过看,听,闻,摸等各种感官接触认识,这样更加有效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等,并且利用自然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能主动探索周围生活常见的现象,让幼儿了解与自己切身相关的很多科学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让孩子们"玩数学",在愉快的玩耍中体会数学的奥秘,让孩子快乐的学习数学。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幼儿掌握了有一定的数学概念,认识了数字1--10并理解数字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感知数量的多,少,一样多会用添一或减一的方法,按物体的特征分类,能在观察中比较和辨别异同,几个年龄较小的幼儿发展得不够全面,因为是有配套的蒙氏操作材料,幼儿的操作习惯非常好。现将教学总结如下:

一、提供实物环境,丰富幼儿的数学经验。

比如在活动"归类"中,教学材料的准备是:水果宝宝的卡片、彩色鱼的卡片,糖果宝宝的卡片这些准备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实物环境,我引导幼儿利用这些资源帮助他们积累数学经验。并且还能延伸到区域中,我还要求家长带幼儿去超市观察物品是如何分类摆放的。

二、通过操作,鼓励幼儿探索。

在教学中,我坚持幼儿忍受一份操作材料,让幼儿参与集体演示操作、分组操作和个别操作几种不同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被动进行指定性操作,这样不仅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三、注重对幼儿的评价及家园合作。

数学教育源自生活,尽管我们使用蒙氏教学但是我的活动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都是与新《纲要》所要求的教育目标相一致的,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活动中我注重对幼儿的评价,给幼儿具体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和指导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和思考。我将蒙氏数学的操作册和作业纸发放回家,每周二次教学活动后我们就以温馨提示的形式告知家长我们的.学习内容,并要求家长在家按照我们的要求带领幼儿完成操作册和作业纸上的作业,让幼儿很好的巩固和复习了。

在学期末的汇报课中,我班幼儿的数概念都很强,操作习惯和方法都很好,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将更注重个别教育,让全班幼儿同步发展。

小班教学总结 篇4

任课教师:周菊艳 数学活动是一门培养和锻炼人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幼儿园数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它对幼儿的思维和发展有看重要的价值。它既是教师的思维活动,又有幼儿的思维活动,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确定了具体目标泊,我们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环境,精心安排了活动内容。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投放了各种材料,使幼儿主动、积极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为幼儿提供充实、感兴趣的多种材料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最基本方法

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在活动中边做边说。

1 、提供的材料应紧紧围绕活动目标。

提供的材料要从目标出发,把教师的意图和要求融入材料中,充分挖掘材料的潜能,使之发挥最大的潜能。如:在开展“看图开选标记”活动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种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开及标记,让幼儿自由选择,幼儿有的安各自的意愿先选择标记,选好后又选择与标记相符的几何图形,有的先选择图形后选择相应的标记,体现了一种材料为多项目标服务的宗旨。

2 、提供的材料应循序渐进,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操作需要。教师应在同一活动内容,在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材料,同时应为发展水平不一样的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

二、重视操作过程

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边做边说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在活动中应让幼儿“做”和“说”相结合,只有让幼儿用语言概括自已“做”的过程,才能利千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幼儿的思维过程,在活动中我们通过“你是怎样做的”、“你为什么这样做”及“你为什么认为这样做最好”等问题鼓励幼儿自言自语或相互交谈,“我是怎样做的”讲给不会跟着做的听,在他的讲解下,那个小朋友一会儿就边做边说接成了,心里特高兴,脸上笑眯眯的。

让幼儿边做边说不仅可以使老师发现幼儿懂得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需要帮助指导的,同时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幼儿学习,能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的发展。

三、重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在幼儿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也时时都有,处处存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在平时生活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技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如我班在午睡前,我们让幼儿摆好鞋子,让幼儿进行排序,计数比较,在午餐时,我们让幼儿收好茶具、椅子等让幼儿积累一一对应及数量多少的经验,使他们在有意无意间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受来自生活的数学信息。

以上是本学期通过实践取得的一些经验,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大部分幼儿在活动中能坚持做到边做边说,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仍有少部分幼儿在材料的整理收拾方面做得不够好,这将在下学期的实践中改进,使每个幼儿都能够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地玩中学。

20xx年6月30日

《有关小班教学总结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