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说课稿

时间:2024-03-26 10:41:57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锦集九篇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锦集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科学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1

一、我对课标及教材理解

《热起来了》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教科书第26—27页)。本单元主要探究的是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即:热胀冷缩现象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关于冷热现象,学生已经有了不少经验,如根据天气的冷热增减衣服;把压瘪了的乒乓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重新鼓起来;喝太烫的水加一些凉水等。这节课是热单元的起始课,从“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的话题开始,让学生讨论,我们的身体从周围获得热量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重点展开对“衣服是否能给身体增加热量”的自主探究活动,并由此引发学生探究热及热现象的兴趣。

本课围绕“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设计了二个对比实验,二个实验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层次,第一个实验探究书和衣服对比,衣服能否产生热量?采取“扶”的策略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毛衣和书一样不能产生热量。第二个实验探究被衣服包住的书和被衣服包住的身体对比,则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衣服不能生热,只是起保温作用,防止热量散发”。每次实验后让学生交流,形成解释,构建起加穿衣服会使身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会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让学生经历了“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实验验证――解释问题”这样一个探究过程,对学生学会如何从正反两方面对问题和现象进行探究、验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我对学生基础及特点的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已经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以及五年级上册的“光”单元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热的知识。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心里有想表现的欲望,但是可能不好意思,但同时又希望能被肯定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另外,“冷热现象”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会去研究,更不会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三、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及依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小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在设计本课时,我关注了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整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采用“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问题”的教学模式,通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驱动学生的好奇心,根据生活经验对该教学情境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猜测,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有目的地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再利用答案,解释相类似的生活问题。整节课让学生处于不断的猜想设计验证当中,思维不断地激活,过程不断地完善。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帮助他们运用各种思维的技巧来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我的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和学生握手,感觉手很凉,你们有哪些办法能让老师的手热起来?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使手热起来的多种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层次推进,再次思维碰撞。老师身体也很冷,你还能想些办法让我的身体热起来吗?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想起了生活中使身体变热的种种方法,学习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3、提出问题。师顺势引导,这些办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一一分析解释用热水袋、烤火、开暖气、晒太阳等是外界物质传递热量使身体热起来,吃热食物是食物吃进身体中产生热量让身体热起来,跑步、打羽毛球等运动是运动加快产生热量使身体热起来的,最后留下加穿衣服、盖被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身体热起来的呢?是衣服也可以产生热量吗?

4、思维论证。让学生猜测。学生一种观点,多穿衣服就感觉热起来了,说明衣服可以产生热量。另一种观点,衣服不能生热,只起保温作用。师引导学生思维,假如衣服能增加热量,那衣橱里挂满了衣服,衣橱的温度会不断上升,上升到一定的温度后,衣橱里的衣服就会燃烧起来了,事实是这样的吗?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早上醒来,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5、实验验证。衣服到底能不能给身体提供热量?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吗?让学生说实验方案,并进行猜测-可能会发生怎样的结果,不同的结果又能说明什么。根据学情分析,我预设了一个实验记录表:

让学生通过这两组对比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证明衣服不能生热,加穿衣服身体热起来的原因是衣服能起保温作用,能阻止热量散发,防止冷气进入。

6、提出新的问题,促进思维。既然实验结果证明了衣服本身是不能提供热量的,那为什么我们多穿衣服还是感觉更热了呢?让学生在弄明白一个问题的同时,又能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热爱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根据相关内容的调整和课程标准要求,制定以下目标:

过程与方法

●知道人体有哪些感觉器官,能运用各种观察器官进行观察;

●利用放大镜、望远镜、听诊器等工具观察,体会到用工具观察更有效;

●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辨识和配制饮料。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观察;

●知道观察的作用;

●知道各种感官收集不同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观察是不断发现和深入思考的源泉,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体验到工具可以扩展人的感官功能——技术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意识到所有感官一起工作,观察才会更全面、更准确。

●养成对周围物体进行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装有苹果、梨子、荔枝的黑色塑料袋,望远镜,放大镜,听诊器,显微镜,红糖水,白糖水,配方奶,红糖,白糖,奶粉,小勺,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杯等。

【教学实录】

活动一:认识眼睛的观察作用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露出好奇的目光)想。

师:(播放图片)请静静地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生观察图片)

师:谁先来说说观察到了什么?比一比,看谁听得最认真。 ……此处隐藏21189个字……,有的同学发现了两条条形磁铁同极相排斥的现象,还有的同学发现两条条形磁铁连起来变成一条条形磁铁时,它得磁极不是4个而是2个,……同学的这些发现是经过自身的实验来证明的,应当说,在这个活动中,同学思维的开放性和独立性得到充沛的体现。

(六)、总结延伸。

课堂结束时我会小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并让同学研究问题“一块磁铁断了,它还有两个磁极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同学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并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

四、说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同学的态度和本事,所以评价时,不应过于看重同学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和作品的优劣,而应异常关注同学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本事和发明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和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同学发挥自身的个性特长,施展自身的才干,努力构成激励广大同学进取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书面资料的评价与对同学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同学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基于这一评价理念,本节课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各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例如: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交流我们明白的磁铁”这两个环节采取教师评价与同学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在“同学猜想并验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研究磁铁各局部磁性的强弱”这两个环节采取书面资料的评价与对同学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让同学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他人。

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消化器官》是湖北教育出版社小学《自然》五年级下册第23课,内容主要包括: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认识消化器官的作用、消化器官卫生保健教育,是继《食物的营养》之后具体认识人体的器官。消化器官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体知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消化器官,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器官在人体的主要作用,又为今后学习人体的其它器官作了必要的准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消化器官的作用和消化的过程,教学难点是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及功能,知道食物的大致消化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三、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分组实验材料——试管、淀粉液、小烧杯、碘酒、滴管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

⑴演示实验:出示两根装水的试管和一些米饭、白糖,把白糖和米饭分别放入盛水的试管里摇动,让学生观察出现的实验现象。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⑵提出问题:“像米饭这样不溶解于水的食物人体能吸收吗?是怎样被消化吸引的呢?”引导学生讨论。这一问题其实就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问题的提出有利于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去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抓住核心,有选择有重点的学习科学知识。

⑶揭示课题。

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欲望,使新课的出示水到渠成。

2、讨论交流

认识消化器官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首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你知道人体有哪些消化器官,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使学生取长补短,丰富对消化器官的认识。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用多媒体课件,按顺序把各个消化器官依次展示给学生看。

最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身体,互相说一说消化器官,并指一指它们的大体位置。

这样的设计,既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把学生头脑中支离破碎的知识纳入比较完整的体系中,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验探究

认识消化过程

⑴了解唾液的作用

⑵认识各消化器官的作用

口腔:初步消化

食管:运送食物

胃:继续消化

小肠:充分消化,充分吸收

大肠:残渣通道

⑶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首先让学生对照消化器官作用图,分组讨论食物的消化过程,并在小组内交流。

然后,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总结食物的消化过程。

最后,让学生对照消化器官作用图,用自己的话,准确、

全面、系统的说一说食物的消化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告诉我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这部分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寓教于乐,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进行饮食卫生教育

学生认识了消化器官的作用,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说一说消化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再联系生活经验,谈一谈怎样保护人体的消化器官。最后,提出一个拓展延伸问题“我们有过消化器官生病的经历吗?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观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体验学习的乐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就教师的教学方法来说,主要采取了

1、探究研讨法,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实验——思考与结论”的科学探究历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观察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分组讨论法,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

就学生的学习方法来说,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看、想、议、说、做”等活动,以落实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看一看,就是让学生看实验现象,看消化器官的大体位置。

想一想,就是在每个环节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议一议,是通过小组内的讨论评议,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人人参与学习,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说一说,就是让学生说消化器官的名称,说食物的消化过程,说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让学生在说中学,学中说。

做一做,就是让学生动手做唾液消化淀粉的实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在整个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既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历程,又学得了科学知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锦集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